吳鴻
吳鴻,字頡云,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仁和乃東南名城,山明水秀,經(jīng)濟(jì)發(fā)達(dá),文化興盛。出自這方水土的吳鴻風(fēng)流倜儻,詩文俱佳。乾隆皇帝君臨天下的第17年,即乾隆十六年(1751)四月二十六日,辛未科殿試,吳鴻一舉奪魁,成為清朝第43位狀元。
此科進(jìn)士共243名,后來登高官顯位者濟(jì)濟(jì)。
中狀元后,吳鴻按慣例入翰林院為修撰,掌修國史。他做過幾任鄉(xiāng)試考官。乾隆二十二年以翰林院侍讀任廣東學(xué)政。二十三年調(diào)任湖南學(xué)政。差竣還京,誤食河豚魚中毒身亡,時(shí)年38歲。在他的一生中,常為世人談及的有兩樁事。
第一樁事發(fā)生在乾隆二十七年八月。
這年遇上鄉(xiāng)試,吳鴻、錢大昕、王杰任湖南鄉(xiāng)試考官。錢大昕,嘉定(今屬上海)人,乾隆十九年甲戌科進(jìn)士,名列第二甲第四十名,乃一代學(xué)問宗師; 王杰,韓城(今屬陜西)人,乾隆二十六年辛巳恩科狀元。三人皆為文壇巨子。初九、十二、十五日3場考試結(jié)束,眾考生向吳鴻表述自己考試情況,詢問憑此成績能否中式。吳鴻最欣賞丁甡、丁正心、張德安、石鴻翥、陳圣清五人,說: “這五人如有一人落第,鄙人從此不再評說文章。”填榜日,吳鴻派人打探中式情況。鄉(xiāng)試填榜,先從第6名寫起,寫完最后一名,再提寫前5名,由第五倒寫至第一。第6名至最后一名寫完,有人把名單抄了一份給吳鴻,吳鴻一看,上面僅有陳圣清一人,吳鴻無所表示。片刻,前5名的名單抄送來了,吳鴻急忙接過來看,丁甡等四人皆名列其中。
聞?wù)邿o不贊嘆吳鴻有知人之明。
另一樁事是吳鴻與一位船家女的瓜葛。那位女子人稱“濮小姑”,有傾城之美,柔情似水,雖不嫻文墨,但談吐文雅。吳鴻一次去潮州(府治海陽,今廣東潮安)、嘉應(yīng)(州治今廣東梅縣)公干,乘坐的恰是濮小姑的船。吳鴻嚴(yán)諭仆人,禁妓女上船,濮小姑窺見吳鴻,遂生愛慕之心。但吳鴻乃朝廷命官,她不敢表白心跡。黃昏,天下起了雨,濮小姑與母親設(shè)計(jì)灌醉了仆人,把他們弄到另一條船上。濮小姑讓人把吳鴻睡覺處的船篷捅了幾個窟窿,吳鴻的被褥很快就濕透了。吳鴻被淋醒,跳起來喊人,無人答應(yīng)。濮小姑佯裝驚醒,挑燈出來探視,對吳鴻說: “這里低下狹小,怎能憩息?后有小榻,還算干凈,請搬到那里睡怎樣?”吳鴻瞧了她一眼,她嫣然一笑,媚態(tài)橫流,吳鴻不覺心動,遂隨她去睡。吳鴻辦完事回去,題了一把扇子送給濮小姑,上面寫道:
輕衫薄鬢雅相宜,檀板低敲唱竹枝。
好似曲江春宴后,月明初唱鄭都知。
折柳河干共黯然,分襟恰值暮秋天。
碧山一自送人去,十日篷窗便百年。
濮小姑捧扇而拜,要隨吳鴻一同走,吳鴻殷勤慰諭,勸阻了她。于是,人稱濮小姑為“殿撰夫人”(殿撰即修撰)。濮小姑遂拋棄舊業(yè),拿出私房錢千金,在湘子橋邊建了幢豪華的房子,焚香拜佛。后來聽說吳鴻病死,設(shè)靈位哭奠,不食而死。
這事真假,今已難以斷言。
上一篇:吳魯
下一篇:周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