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感懷
李 密①
金風蕩初節②,玉露凋晚林。
此夕窮涂士,郁陶傷寸心。野平葭葦合,村荒藜藿深③。眺聽良多感,徙倚獨沾襟。沾襟何所為,悵然懷古意。秦俗猶未平,漢道將何冀。樊噲市井徒④,蕭何刀筆吏⑤。一朝時運會,千古傳名謚。寄言世上雄,虛生真可愧。⊙【注釋】
①李密(582—618),字玄邃,政治家。隋大業九年(613)隨楊玄感反隋,敗后依瓦崗寨翟讓,不久被推為主。后歸唐,但怨恨賞薄,終被殺。《全唐詩》僅收其一首詩。
②金風:秋風。
③藜藿:蒺藜和藿香。這里泛指野草。
④樊噲:漢初功臣。
⑤蕭何:漢初第一功臣,原為縣吏。
⊙【詩本事】
據《舊唐書·李密傳》所說,起初李密與楊玄感共同起來反對隋政權,失敗后被捕,用計得脫。于是在淮陽隱姓埋名,聚徒教授,郁郁不得志。寫了這首五言詩,悲傷哭泣。當地人很奇怪,就告訴了官府,李密只好再次逃走。
⊙【賞評】
颯颯秋風吹拂著初生竹林,冰涼露水沾濕了晚間樹木;平曠的原野,蘆葦隨風起伏,荒涼的村落野草深深。眺望著這凄清的景象,耳聽著那悲愴的聲響,懷有“古意”的“窮途士”不由得分外傷感,泣涕不已。但想到天下紛亂喧囂,國家不統,再想到漢代樊噲、蕭何等原為下層人物卻能在秦末漢初風云際會、千古留名,禁不住精神大振,發出“天下逐鹿的英雄們啊,不要虛度此生”的呼聲。這是作為政治家的李密的心聲與宣言。
全詩前半部分悲戚傷感,是觸景生情;后半部分振起,想做出一番大事業,是直抒胸臆。可惜他后來領導的瓦崗軍雖然一時聲勢浩蕩,但最終失敗。這是不是與他這種多愁善感的書生意氣有關,值得探究。但不管怎樣,全詩還是很有氣勢的,且真實地反映出作者在亂世中想有所作為的心境與情懷。
⊙【詩評選輯】
清·潘德輿《養一齋詩話》引宋代洪邁語:吾意此詩正其哀吟中所作也。
上一篇:鄭 谷《淮上與友人別》壯志凌云詩賞析
下一篇:李 白《渡荊門送別》壯志凌云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