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與晁補之所藏與可畫竹》中外哲理詩賞析
與可畫竹時, 見竹不見人。
豈獨不見人, 嗒然遺其身。
其身與竹化, 無窮出清新。
莊周世無有, 誰知此凝神。
晁補之,字無咎, “蘇門四學士”之一。與可,姓文,名同,字與可。皇祐進士。曾任湖州太守,世稱文湖州。善畫山水,尤長墨竹。自謂“畫竹必先胸有成竹,不能節節葉葉為之。”其后學者甚眾,稱為“湖州竹派”。蘇軾本人不僅提出過“神似”、“傳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等在畫史上有影響的見解,而且他本人亦善畫竹石,學文同而又自具風格。因此,蘇軾論畫,特別是論文同之畫,往往極有見地。
莊子講“坐忘”。《莊子·大宗師》言:“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謂坐忘。”這里“坐忘”,即物我兩忘,澹泊無慮的境界,此詩詩中的“嗒然遺其身”,即是莊子所稱的“坐忘”。《莊子·齊物論》曰:“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答焉似喪其耦。”《釋文》云:“答焉,本又作嗒。”據此, “答焉”,即“嗒焉”,也即詩中的“嗒然”。“嗒然喪其身”,即“答焉似喪其耦”。
此詩首二句,直捷了當地點出文與可畫竹的特色是“見竹不見人”。次二句承上,進一步指出,文與可畫竹之時不僅是不見人,甚而忘掉了自身。忘我與忘人相比,顯然是大大深入了一層。第五、六句,則點出文與可如此投入的畫竹,當然是新意迭出了。詩末二句,詩人不無感慨地嘆道:當今之世,已經沒有深諳坐忘之道的莊子,那么誰能做到如此深入的聚精會神呢?
通覽全詩,作品講的是文與可畫竹之道。文同畫竹,與眾不同,除了他個人所講的胸有成竹之外,蘇軾此詩點出了他的另一個成功訣竅,那即是投入,全身心地投入,投入到忘我的境界之中。細細思來,蘇軾所言的文同畫竹之道,也是一種成功的為學之道,處世之道。研究任何一門學問,辦成任何一件事情,無不要全身心的投入,舍此則無成。
上一篇:《楊萬里·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四首(之一)》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丑奴兒》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