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蚳鼃》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孟子·公孫丑下》:“孟子謂蚳鼃曰:‘子之辭靈丘而請士師,似也,為其可以言也。今既數月矣,未可以言與?’蚳鼃諫于王而不用,致為臣而去。”
【釋義】蚳鼃為齊大夫,諫齊王而不用,即辭官而退。是孟子所謂的“有言貴者,不得其言則去”的做法。
【例句】吾豈匏瓜,辭去張良,諫退蚳鼃。(汪元亨[雙調·折桂令]《歸隱)用蚳鼃的典故,寫自己不能為當世所用,因而退隱歸田。
《蚳鼃》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孟子·公孫丑下》:“孟子謂蚳鼃曰:‘子之辭靈丘而請士師,似也,為其可以言也。今既數月矣,未可以言與?’蚳鼃諫于王而不用,致為臣而去。”
【釋義】蚳鼃為齊大夫,諫齊王而不用,即辭官而退。是孟子所謂的“有言貴者,不得其言則去”的做法。
【例句】吾豈匏瓜,辭去張良,諫退蚳鼃。(汪元亨[雙調·折桂令]《歸隱)用蚳鼃的典故,寫自己不能為當世所用,因而退隱歸田。
上一篇:元曲典故《莼鱸(鱸魚興)》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赤壁東風(赤壁鏖兵)》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