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葭管灰飛》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后漢書》志第一《律歷志上》:“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戶閉,涂釁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為案,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內端,案歷而候之。氣至者灰動。其為氣所動者其灰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候靈臺,用竹律六十。候日如其歷。”
【釋義】古代的人用葭莩(蘆葦中的薄膜)燒成灰,放在十二律管之中,律管有長短,氣候變化使不同律管中的灰飛動,以此來推算某節氣的到來。詩、詞中常用葭灰飛或葭律、灰律等詞,寫氣候的變化。如李世民詩《正日臨朝》:“條風開獻節,灰律動初陽。”又如《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五·唐明堂樂章》:“葭律肇啟隆冬,蘋藻攸陳饗祭。”
【例句】早先把陽和漏泄,又葭管灰飛地穴。(柯丹邱南戲《荊釵記》第四十四出《續姻》〔杜韋娘〕)言冬至到,透露出春天的消息。
上一篇:元曲典故《薦賢叔牙》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見賢思齊》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