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捕蟬》|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劉向《說苑·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后也。”
又,見“殺聲在弦”條。
【釋義】“螳捕蟬”比喻世上弱肉強(qiáng)食的現(xiàn)象。又,《后漢書·蔡邕傳》說,蔡邕赴宴,聽一客人彈琴,音中有殺聲。原來此客見螳捕蟬,心思不覺在琴音中流出。
【例句】①物情螳捕蟬,世態(tài)蛇吞象。(汪元亨〔雙調(diào)·雁兒落兼帶得勝令〕《歸隱》)“螳捕蟬”用以比喻世上以強(qiáng)凌弱、危機(jī)四伏的現(xiàn)象。②呀!只見殺聲在弦中見,敢只是螳螂來捕蟬。(高明南戲《琵琶記》第二十二出《琴訴荷池》〔懶畫眉〕)蔡邕彈琴,因一旁有院公與學(xué)童擾亂,蔡處分院公,心有怒意,因而琴有“殺”聲,似螳捕蟬。又,參見“殺聲在弦”條。③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佚名雜劇《崔府君斷冤家債主》楔子)意為世事難料,強(qiáng)者背后又有強(qiáng)者。
上一篇:元曲典故《蜀帝王(蜀魄)》|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說六國喉舌》|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