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潮(胥魂)》|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漢·趙曄《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吳王聞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賜屬鏤之劍。……吳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子胥因隨流揚波,依潮來往,蕩激崩岸。”又,《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越王葬種于國之西山……葬一年,伍子胥從海上穿山脅而持種去,與之俱浮于海。故前潮水潘侯者,伍子胥也;后重水者,大夫種也。”又,漢·袁康《越絕書·德序外傳》:“胥死之后,吳王聞以為妖言,甚咎子胥。王使人捐于大江口,勇士執之,乃有遺響,發憤馳騰,氣若奔馬,威凌萬物,歸神大海。仿佛之間,音兆常在,后世稱述蓋子胥水仙也。”
【釋義】伍子胥死后,吳王把他的尸體拋入錢塘江,傳說他成為潮神,又傳說越大夫文種死后也成為潮神。
【例句】①十年間隸越鞭荊,怒卷秋江潮雨。(馮子振〔正宮·鸚鵡曲〕)“怒卷秋江潮雨”指伍子胥為潮神事。②半夜潮聲,千年孤憤,錢塘萬馬奔。駭人,怒魂,何似吹簫韻。(薛昂夫〔中呂·朝天曲〕)“半夜潮聲”幾句指伍子胥隨潮水而來,聲如千軍萬馬。③醉眼悠悠,千古恩仇,浪卷胥魂,山鎖吳愁。(喬吉〔雙調·折桂令〕《風雨登虎丘》)此例是說伍子胥被吳王拋尸入海事。
上一篇:元曲典故《羊車》|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胭脂井》|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