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北京市·金臺夕照》古詩詞賞析大全
金臺夕照,為燕京八景之一,遺址在北京朝陽門外東南。據專門記載北京風物名勝的明代《長安客話》記述:“都城黃金臺,出朝陽門循濠而南,至東南角,巋然一土阜是也。日薄崦嵫,茫茫落落,吊古之士登斯臺者,輒低回睠顧,有千秋靈氣之想。京師臺景有曰‘金臺夕照’,即此。”40年代前該處尚留有一“金臺夕照”巨碑,為燕京八景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個古跡。戰國時燕昭王聽從郭隗的治國之策,建起此“黃金臺”,上置千兩黃金,招攬天下賢士,思想家鄒衍、軍事家樂毅均聞名而至,昭王尊鄒為師,拜樂為上將軍,使燕國由弱變強,“下齊七十余城”,報了齊國入侵之仇。后來,“金臺”遂成為招賢強國的標碑。惜隨時間遷移,黃金臺已湮滅,“金臺夕照”碑也已不存,但作為燕京一景,其寓意是令人長久懷念的。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詩名] 登幽州臺歌
[作者] 陳子昂,字伯玉,唐代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少任俠,舉光宅進士,以上書論政曾為武則天贊賞,官至右拾遺。后由于陳述時弊,接連遭到打擊,甚至被捕下獄。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盡忠反叛,陳子昂隨武攸宜討伐叛軍至薊城(今北京附近)。由于武攸宜剛愎自用,首戰大敗;對陳子昂的進諫不但不聽,反將他降職。此詩乃他登薊北樓,感昔燕昭樂毅之事,泫然流涕,慷慨悲歌,傳誦古今。
[注釋] ●幽州臺:即黃金臺,也稱燕臺。唐代幽州范陽郡的郡治為今北京,當時名范陽。●古人:指燕昭王、樂毅等,尤指禮賢下士的賢明君王。●念天地兩句:為六言句,中嵌“之”、“而”虛字,來自楚辭句式,如屈原《哀郢》:“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悠悠,渺遠貌。愴然,悲傷貌。
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臺。
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
霸圖今已矣,驅馬復歸來。
[詩名] 薊丘覽古 (七首之一,副題“燕昭王”)
[作者] 陳子昂,此詩的創作時日及時代背景與上首同。原序:“丁酉歲吾北征,出自薊門,歷觀燕之舊都,其他霸跡,已蕪沒矣。憶昔樂生(樂毅)、鄒生(鄒衍)之游盛矣,因登薊丘,作詩以志之”。
[注釋] ●碣石館:即燕昭王所筑的碣石宮。梁人鄒衍入燕,昭王筑碣石宮親師事之,表明了昭王禮賢下士的明主風度。至唐時碣石宮早已不存,陳子昂也只是登丘懷古而已。●黃金臺: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臺,在此延請天下奇士。詩人寫這兩處古跡,集中地表現了昔年燕昭王求賢若渴之心。黃金臺故址,據明代《長安客話》記載,在城區東南角,故為“遙望”。另一說在河北燕下都。●丘陵二句:如今黃金臺早已不存,只見薊丘的丘陵上長滿了喬木,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呢?詩人抒發了世事滄桑的感喟。●霸圖兩句:以吊古傷今作結,作者感到生不逢時,前途茫茫。表面上看是寫覽古歸營,實際也暗示了歸隱之意。第二年詩人就解官歸里了。霸圖:指燕昭王的霸業志圖。燕國為戰國七雄之一,曾被齊破,燕昭王即位后,以金臺招攬賢士,得鄒衍、樂毅,復強。
高臺百尺倚都城,斜日蒼茫弄晚晴。
千里山川回望迥,萬家樓閣入空明。
黃金尚想招賢意,白發難勝慨古情。
看盡翩翩歸鳥沒,古原秋草暮云平。
[詩名] 金臺夕照 (燕京八景之一)
[作者] 鄒緝
[注釋] ●千里二句:登金臺遠眺,遠處山川歷歷在目,萬家燈火映照著晚空。●黃金二句:說不同的人登臺后有不同的慨嘆。黃金少年激發建功立業的豪邁情緒,因為金臺曾是燕昭王招賢之處;而白發老人則萌生“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慨古之情。
上一篇:關于描寫《甘肅省·酒泉》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浙江省·鑒湖》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