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聞邗上衣冠墓②,碧血梅花嶺頭樹③。遺像今從尺幅瞻,目光如炬猶余怒④。吁嗟明祚百六終⑤,長江天塹難為雄。國步奚支福王一⑥,井灶幕燕何匆匆⑦。尚書慟哭勤王起⑧,縞素六軍同誓死⑨。七不可書終不行⑩,馬阮同朝心所恥(11)。督師出戰維揚城(12),熊羆四鎮何紛爭。復仇不使度關隴(13),防淮防江孰重輕(14)。烽火南來照寢殿,君臣日夕猶荒宴。城摧巨炮督師亡,從此乾坤掃如電(15)。九霄箕尾杳難攀,策蹇訛傳去不還(16)。后死何慚左忠毅(17),前生定是文文山(18)。鐵面棱棱須豎戟,畫圖百劫原如昔。千秋華表鶴重歸(19),魂魄應依孝陵柏(20)。
注釋 ①史忠正:史可法,明崇禎進士。福王立,以兵部尚書大學士督師揚州。清兵攻揚州,帶兵抵抗,兵敗,自刎不死,被俘不降被害。揚州人民葬其衣冠于郡城梅花嶺上。清乾隆中追謚忠正。有《史忠正集》。②邗上:揚州。揚州府江都縣為古邗城地。③梅花嶺:地名,在江蘇省江都縣廣儲門外,史可法衣冠墓所在地。④目光如炬:眼光像燃燒的火炬,是一種憤怒的表情。⑤祚:皇位、皇統。⑥奚:何。福王:朱由崧,崇禎末封福王。明亡,在南京稱帝,號弘光,為南明。為人昏庸,用閹黨馬士英、阮大鋮。清兵南下,逃到蕪湖被俘,死于北方。⑦幕燕:做巢于幕上的燕子,喻至危。匆匆:忙迫。⑧尚書: 兵部尚書,指史可法。⑨縞素:喪服,白色。六軍:全軍。⑩七不可:崇禎帝死后,東林黨人反對立朱由崧為帝,提出 “七不可立”,指責他有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讀書、干預有司等毛病,征求史可法意見,史可法也同意,但擁重兵的鳳陽總督馬士英堅持擁立已為他所控制住的福王朱由崧為帝。史可法向馬士英等發出《七不可立書》,馬士英不聽,終于立福王而不立潞王朱常淓為帝。(11)馬阮:鳳陽總督馬士英、閹黨阮大鋮,為南明擁立福王的主謀,導致亡國的權奸。(12)維揚:揚州。(13)關隴:關中與隴地。隴在甘肅省清水縣地方。(14)淮:淮河。江:長江。孰:誰。(15)乾坤掃如電:形容清兵征服全國的形勢發展速度極快。(16)訛傳:謠傳。策蹇:騎毛驢逃走。(17)左忠毅:左光斗,史可法的恩師,是在同閹黨斗爭中犧牲的一位著名忠臣。(18)文文山: 抗元的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19)鶴重歸: 化鶴而去,喻為國犧牲。(20)原注:“史稱公面黑色,有‘死葬我高皇帝陵側’ 語。”
上一篇:奕誌《題雙鷹圖》
下一篇:德普《題唐子畏匡山讀書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