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詩歌《好東西歌①》原文與賞析
南邊整天開大會②,北邊忽地起烽煙③,
北人逃難南人嚷,請愿打電鬧連天。
還有你罵我來我罵你,說得自己蜜樣甜。
文的笑道岳飛假,武的卻云秦檜奸。
相罵聲中失土地,相罵聲中捐銅錢,
失了土地捐過錢,喊聲罵聲也寂然。
文的牙齒痛,武的上溫泉。
后來知道誰也不是岳飛或秦檜,聲明誤解釋前嫌,
大家都是好東西,終于聚首一堂來吸雪茄煙。
【注釋】
①本篇最初發表于1931年12月11日上海 《十字街頭》第一期,署名阿二。
②南邊整天開大會:指九一八事變后,國民黨內部以蔣介石為首的寧派和以胡漢民、汪精衛為首的粵派為調解派系矛盾而召開的一系列會議。如十月在上海召開了寧粵“和平”預備會,十一月雙方分別在南京、廣州舉行的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等。
③北邊忽地起烽煙: 指1931年11月22日日軍進攻錦州。烽煙: 古時邊境上報警所燃點的煙火。
【析】 1931年春天,國民黨內部發生派系斗爭。蔣介石跟立法院院長胡漢民發生沖突。蔣介石主張開“國民會議”,制定“約法”,想當五院之上的總統; 因為根據建國大綱,“由總統任命五院院長而統率之”。胡漢民反對在五院之上還有一個集權的總統,反對蔣一人獨攬大權;理由是既有總理遺教和國民黨政綱,就不必再另搞約法。2月28日夜,蔣、胡在會上公開發生沖突。次日,蔣即把胡漢民軟禁在南京小湯山溫泉別墅。4月里,王寵惠、孫科辭職赴滬。胡派的古應芬便聯絡廣東、廣西兩派,來擁胡反蔣。4月底,粵方由國民黨監委鄧澤如等四人以蔣非法扣胡,公開對蔣進行彈劾。汪精衛、孫科則同到廣州。5月27日在廣州召開非常會議,另組反蔣的國民政府,同南京方面公開宣布對立和不合作,使蔣介石統治的南京政府呈現出分崩離析的局面。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的關東軍司令本莊繁下令進攻東北軍,占領沈陽。蔣介石命令東北軍“不許沖突”,“絕對抱不抵抗主義”,日本帝國主義便很快侵占東北各地。愛國學生紛紛赴京請愿,蔣介石聲稱:他愿意做岳飛,但后方有秦檜。他把兩廣派比作秦檜,以掩飾自己投降賣國罪行。這時,南京方面由吳鐵成、張繼出面,要求與廣州政府議和。廣州答應,但以釋放胡漢民為條件。胡獲釋后,10月,雙方舉行上海和會,商定南京、廣州同時舉行國民黨四大,選出同數中委,作為雙方合作的基礎。12月,雙方代表在南京開四屆一中全會,會上又發生爭吵:蔣介石一派罵反蔣派是秦檜,反蔣派罵蔣介石自比岳飛是騙人的假話。正在兩派大罵不休時,11月,日本帝國主義進攻錦州。在敵人面前,國民黨兩派仍然堅持不抵抗,仍然熱衷爭權奪利,并乘機向人民騙取“救國捐”,由于分臟不均,他們中有的人托病;有的上湯山溫泉休養,連會議也不參加。最后,他們雖然相互妥協,又聚首一堂表示合作,實質上,骨子里仍然各懷鬼胎。這首詩,生動刻劃了國民黨政府不顧國難當頭,爭權奪利的丑態。
這一首諷刺敘事詩,前四行是敘寫當時的政治軍事大背景。正當國民黨寧粵兩派天天開大會,爭權奪勢的時候,日冠大舉入侵,出現了人民逃難,學生請愿,要求出兵抗日的危急局面。接著八行,則是通過對話,寫南北兩政府相互謾罵、又自我吹噓的情景。“笑道岳飛假”,“卻云秦檜奸”,活用了國民黨要人當時原話。兩個“相罵聲中”句,深刻揭示出他們內部勾斗的目的是奪取更多的地盤以吸吮民脂民膏;而其結果,則是外敵乘虛而入,喪失國土。言“捐銅錢”,而不言金銀美鈔,正好說明外患不已,內戰不息,民脂民膏已被中外吸血鬼們吸吮殆盡。最后八行,是寫“相罵”后雙方利益得到暫時的滿足,“文的牙齒痛,武的上溫泉”,大家誰也不是岳飛或秦檜,“聲明誤解釋前嫌,”結尾一行“大家都是好東西,終于聚首一堂來吸雪茄煙”,仿佛天下太平,可以高枕無憂似的。這是一幅絕妙的漫畫,生動寫出國民黨要員在國難當頭時茍安的心態,可謂生動傳神,入木三分。在群眾口頭“壞東西”一詞是常見的,但對人則稱“好人”而不稱“好東西”。這首歌把這些要人稱為 “好東西”并以此作為歌題,包含著深刻挪揄諷刺的意味,強烈的憎恨感情流于筆端。
上一篇:魯迅雜文《女人未必多說謊》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魯迅雜文《娘兒們也不行》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