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誕彌厥月,先生如達。不坼不副,無災無害,以赫厥靈。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誕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誕置之平林,會伐平林。誕置之寒冰, 鳥覆翼之。鳥乃去矣, 后稷呱矣。實覃實訏,厥聲載路。
誕實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藝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麥幪幪,瓜瓞唪唪。
誕后稷之穡,有相之道。茀厥豐草,種之黃茂,實方實苞,實種實裒,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實穎實栗。即有邰家室。
誕降嘉種:維秬維秠,維穈維芑。恒之秬秠,是獲是畝,恒之穈芑,是任是負, 以歸肇祀。
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釋之叟叟,烝之浮浮。載謀載惟,取蕭祭脂,取羝以軷。載燔載烈,以興嗣歲。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時!后稷肇祀,庶無罪悔, 以迄于今。
這是《詩經》中周部族史詩之一,構思奇特,富有濃厚的神話色彩。
傳說周部族的始祖棄是炎帝、黃帝兩個氏族部落的孩子。經研究上古史專家考證,具體說來,棄的父親是黃帝的曾孫帝嚳(高辛氏),母親是炎帝部落中一個氏族有邰氏的女兒姜嫄。摯、堯、契都是棄的異母弟兄。舜則是顓頊的后裔。他們是同時期人。據說棄長成后,就以有邰氏所在地今陜西省沮水、漆水河畔的武功縣一帶為基地,發明了農業,建立了周部族,并且被部落聯盟首領堯任命為農師,被舜任命為“后稷”——管農業生產的官。后來,本部族人口繁衍,他的曾孫公劉就率領部族北上涇水河畔的豳地(今陜西省彬縣一帶),建造新的家園。到了第十二世孫古公亶父(太王),因受不了北方薰育族的侵擾,又率部向西南遷徙,到達渭水河畔的岐山下(今陜西省岐山縣一帶),建成當時世界上罕見的富饒的周原農業區,并最終完成了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的過渡,奠定了“王業”。古公亶父的兒子季歷、孫子文王、曾孫武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不斷跟東方的商王朝斗爭,最后推翻了,商紂王的暴虐政權,建立周朝。周部族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
《詩經·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大明》、《皇矣》、《文王》以及《詩經·周頌》《詩經·魯頌》中的一些詩篇, 都是周人自述其創業過程的英雄史詩。它們描寫了周部族在漫長歲月中經歷的種種困苦,向自然、向其它部族所作的艱苦卓絕的斗爭,具有古希臘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一樣的性質,而寫作時間可能還要早二百年左右??上У氖钱敃r我國沒有象荷馬一樣從事一以貫之的積累與編唱的人,所以周部族的史詩成為零星篇什,缺乏巨大的規模。但就《生民》等篇的作者來說,其藝術才華是一點不比荷馬遜色的。這些作品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生民》的故事情節:一、姜嫄孕育后稷的經過,二、后稷被棄和自然成長的經過,三、后稷從事農業勞動和指導部眾播種收獲的經過,四、后稷祭祀上帝的禮儀。第一部分包括三節,第一節寫姜嫄受孕的神奇故事。詩人說,當初生出我們周人的,是姜嫄母親。她怎樣生出我們周人的呢?由于她能真心誠意祭祀神明,來祓除無子的命運,終于踩上了上帝足跡的拇指印,身體便驚喜地顫動;后來經左右之人的幫助,顫動才停止。于是就妊娠了,她更注意私生活的嚴肅性,最終生下了孩子并且撫育,這就是小后稷。在上古,人們沒有人類起源的知識,也沒有遺傳的知識,只得賦予神話的幻想。第二節寫姜嫄分娩的神奇傳說。到了那月份,姜嫄的頭生子象一只小羊滑下地,產子十分順利,但是孩子的胞衣不破不裂, 十分奇怪,母親并無痛苦,無災無害,顯示出那種靈怪。姜嫄心中作氣:是上帝不安寧而作祟?還是他對我的祭祀不開懷?讓我養出個肉球來!看來先民對生育也缺乏科學知識。第三節寫后稷多次被遺棄而不死的奇跡??梢栽O想,生出這個怪物,氏族的人會發表議論:什么上帝的愛撫,明明是個怪胎;這事太不吉利了,會小會是妖孽?留在氏族里是個禍害,應該藥扔掉……詩人說,姜嫄母親沒辦法,把它丟在窄小的巷子里,想小到牛羊走過都避開,并加以撫愛。姜嫄又把它丟進平地上的樹林中,不巧人們住砍柴,這樣棄嬰要挨人責怪。狠狠心,把它丟在寒冰上,一群鳥兒飛近來,張開翅膀,墊的墊來蓋的蓋。啊,暖和過來了,肉球象蛋殼一樣裂開,里面是一個胖乎乎紅通通的小男孩。鳥兒才離開,后稷呱呱哭起來??薜煤脗?,聲音這樣長,這樣大,一條路上象猛雷炸開。氏族的人聞聲趕到,姜嫄母親好心疼,一把將乖乖抱在懷,取個名字就叫“棄”,淚水滾滾連聲說:“我做媽的不應該!”在這里,先民既歌頌后稷是不平凡的英雄,更贊揚了崇高的母愛。這一節妙在細膩地刻劃了姜嫄母親內心的矛盾與斗爭,痛苦與歡樂,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莊嚴的母愛,感人肺腑!
第二部分即第四節,作者說,后稷這小家伙爬來爬去,忽然一抬腳站得筆直,竟然不要吃奶,吵著要自己尋找東西吃。種呀種大豆,大豆長得旺盛而茂密;一行行禾苗兒多漂亮,麻呀麥呀部長得挺拔而有力;大瓜小瓜也長得頂結實。這一部分寫后稷從小喜歡試種各種植物,培育出好多作物,是一位杰出的農業天才??墒俏覀冎?,優良品種的產生,是一代代勞動者辛勤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決非一人一時的杰作。因此, 與其說后稷是各種莊稼的培育者,毋寧說他是先民的化身。神話是被神化了的自然界和勞動者本身,是先民對自身勞動自豪的贊歌,是追求美好生活愿望的結晶。學術界一般認為,神話是純粹的幼想與虛構,傳說卻是有一些歷史事實的影子。后稷這一歷史人物或許具體存在過,他可能對祖國最初的農業生產作出過重大貢獻。作者將他神化,說明這一形象具有神話和傳說的雙重性質。
第三部分包括兩節。第五節寫后稷長大后帶頭參加農業生產,并且帶領部眾在有邰建成家室。作者說,后稷種莊稼,有觀察土壤、因地制宜的好辦法。拔除那些長長的雜草,播下金黃的谷粒。種子吐芽又抽葉,禾曲一叢叢,漸漸長得高,發棵好,吐穗早,桿子既結實,穗粒又很飽,沉甸甸,壓彎了腰。他受堯舜之封,在有邰把家室建造。這里,寫棄積累了土壤學、良種學、作物栽培學、機物保護學等知識,又反映了原始公社后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私有制萌芽,國家開始出現的情況。第六節寫后稷又培育出五谷的新品種,并鼓勵部眾大量種植,使農業進一步發展與繁榮。作者說,后稷把良種來發放,有黑黍,有雙米黍,有紅高粱,有白高粱……黑黍、雙米黍種滿地,一邊收獲一邊按田畝統計產量;紅高粱、白高粱種滿地,收割時抱起,背起……秋收結束,就回來開始祭祀。關于當時的祭祀,王應麟在《詩考》中說:“后稷始受國為祭主,故曰肇祀。”嚴粲《詩輯》亦云:“后稷封邰,初祭宗廟也。”按古代制度,立國方可祭天地宗廟,由此可見從姜嫄到后稷都是藝術形象,時間跨度極大,可能從母系社會末期直到周部族“封國”的建成,足征周部族歷史的悠久,物質生產的繁榮和古老文化的光輝奪目。
第四部分包括兩節。著重描述后稷祭祀上帝的儀禮。第七節寫用谷物祭祀上帝,祈求來年豐收。原始期人們限于科學水平,認為有超人類的神主宰一切,對之誠惶誠恐,頂禮膜拜。作者說,怎樣祭祀呢?有的舂谷,有的舀米,有的顛簸,有的搓細,淘米聲音溲溲響,蒸飯熱氣向上揚。出主意,齊商量,取來香蒿、牛油拌上黍米、高粱,一起燃燒香噴噴。再到廟外祭路神,宰只公綿羊,用火燒,用火烤,祈求來年好收成。第八節繼續描述祭祀儀禮。肴肉盛進高腳盤,木盤陶碗裝個滿,供品的香氣往上升,上帝享受真開心,上帝聞一聞,濃烈的香氣真不差! 自從后稷祭上蒼,大概沒有過錯掛心腸,直到今天平平安安一個樣。作者抒發了對始祖的崇敬心情,認為后稷功績偉大,為周部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使炎黃子孫代代相傳,繁榮昌盛。
這首詩基本上采用賦的手法,對后稷的主要功績“直陳其事而鋪敘”,有頭有尾,交代清楚,給讀者留下了鮮明的印象。它是四言詩,以四言句子為主,有節奏,善押韻,富于音樂性,便于誦讀。語言上,運用大量排句,使用迭詞,選用象聲詞、同義詞,能辨析詞語間細微差別,并且有了對偶藝術的萌芽。全詩基調肅穆,風格端莊,與英雄史詩的內容和諧統一,也顯示出先民的藝術才華。
上一篇:《生查子·陳亞》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盤中詩·蘇伯玉妻》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