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解】
本文是作者于熙寧初年(1068)擢為南康郡守時寫下的。在此期間,他曾親自率領(lǐng)屬下于府東側(cè)開辟了一塊四十余丈寬的蓮池,在池中建賞蓮?fù)?,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亭亭玉立。每當(dāng)微風(fēng)吹過,荷葉輕搖,清香撲面。作者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愛蓮花之潔白,感宦海之混沌,于是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說》?!罢f”是一種文體,可以夾敘夾議夾抒情。本文“借花喻人”,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注釋翻譯】
鑒賞分析
本文通過以蓮的美好形象比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以愛蓮之情表達(dá)了自己對這種生活態(tài)度的贊賞和追慕,以及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風(fēng)的鄙夷和厭惡。
首先,文章在寫作上的主要特點是托物言志,分別賦予了菊、牡丹、蓮特定的象征意義,對當(dāng)時社會上人們不同的處世態(tài)度作了精辟的概括,以表達(dá)自己的志向?!?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taoyuanming/"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陶淵明獨愛菊”,因為“菊,花之隱逸者也”,可見陶淵明隱逸的生活態(tài)度;“世人甚愛牡丹”,因為“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可見世人貪慕富貴的生活態(tài)度。而“予獨愛蓮”,因為“蓮,花之君子者也”,可見作者既不隱逸,也不貪圖富貴,而志在堅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這樣寫的好處就是能夠把比較抽象的道理說得具體形象,含義深刻而不枯燥,語言生動而不呆板,能夠引起閱讀興趣并發(fā)人深思。
其次,文章還巧妙地運用襯托和比喻。全文先后三次用菊和牡丹襯托蓮花,使主題步步深化,有力突出了主旨。將菊、牡丹和蓮花比喻為隱士、富貴者和君子,十分貼切。特別是描寫蓮花,處處緊扣“君子”的性格特征,使蓮花的特征和君子的品格結(jié)成一體,名為寫物,實則寫人,從中可見作者的情懷和操守。
最后,本文語言講究句式的整齊對仗,運用了排比、對偶等修辭,將駢句和散句相結(jié)合,使文章錯落有致,音韻和諧,讀來瑯瑯上口,鏗鏘悅耳。
上一篇:濫竽充數(shù)
下一篇: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