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解】
“買櫝還珠”的故事源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買珠人買下了盛(chénɡ)放珍珠的木匣,卻退還了珍珠,的確沒有眼力!但寶珠主人費盡心思為寶珠做包裝盒子,來襯托珍珠的貴重,結果卻事與愿違,這也不無諷刺。
【注釋翻譯】
鑒賞分析
故事中,楚人過分包裝,以致喧賓奪主,讓購買者忽略了包裝盒內珠寶的價值,令人哭笑不得;鄭人只重外表而不顧實質,以致作出了舍本求末的不當取舍,也讓人啼笑皆非。
故事的結尾本還有一句評論:“此可謂善賣櫝者,未可謂善鬻珠也。”由此句可知,作者諷刺的是“賣珠之人”,它啟發人們認識這樣的道理:過分追求形式,反而會喧賓奪主,埋沒內容,適得其反。而在閱讀當中,我們也發現,那個可笑的買者,他只看表面,不看內容,“買其櫝而還其珠”。
全文語言生動、精練,內涵豐富,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文中夸張地描繪了楚人對“櫝”的裝飾,他“為木蘭之柜,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煞費苦心,這既與結果的事與愿違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讓鄭人看中櫝而沒看中珠提供了可能,從而更讓讀者有所省悟:取舍不當、輕重倒置,都是生活中不可取的。
上一篇:書湖陰先生壁
下一篇:論語(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