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將新從虜地來,旌旗半上拂云堆1。單于每近沙場獵2,南望陰山哭始回3。
【校記】
1.半,《全唐詩》一作“送”。
2.每,《全唐詩》一作“馬”;近,《全唐詩》一作“向”。
3.山,《全唐詩》一作“山陰”。
【箋釋】
[拂云堆] 《元和郡縣圖志》卷四“西受降城”:“三受降城,景云三年,張仁愿所置也。初,突厥入宼,朔方軍總管沙咤忠義為賊所敗,詔仁愿代之。先是,朔方軍北與突厥以河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將入寇,必先詣祠祭酹求福,因牧馬料兵而后渡河。時突厥默啜盡眾西擊突騎施婆葛,仁愿春請乘虛奪取漢漠南之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應,絕其南寇之路……以拂云祠為中城,與東西兩城相去各四百余里,遙相應接。”《太平寰宇記》卷三八“榆林縣”:“拂云堆,縣北一百七十里。”
[單于] 漢時匈奴君長的稱號?!妒酚洝肪硪灰哗枴缎倥袀鳌罚骸靶倥珕斡谠活^曼?!迸狍S集解:“單于者,廣大之貌,言其象天單于然?!苯冠M《易林·屯之無妄》:“左衽為長,國號匈奴,主君旄頭,立尊單于。”此處代指北方政權酋帥。
上一篇:《度破訥沙》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暖 川》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