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姜嵐
敘事詩。作者李發模。發表于《詩刊》1979年第2期。敘事主人公是一個地主的孫女,從小“就懂得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共產黨最好!毛主席最好!”從小學到中學,成績優異,有理想,有抱負,對未來充滿了美妙的幻想和幸福的憧憬。然而,“正當我在人生的路上邁步向前,/迎來了文化大革命的閃電雷鳴。”從此,歧視和冷遇向她圍了過去,她“像一只受傷的孤雁,又像一塊被拋棄的果皮。”盡管這樣,她有戀人的鼓勵和安慰,還不曾絕望:“啊!是你把我從痛苦中搖醒,/燃起了我生命的千度熱情。/愛情的花朵,我已悄悄移栽在心田,”于是,她每天到小學去代課,夜晚與青年們一同鉆研農科,同時將自己對戀人的愛,注滿了自學的秒秒分分。可是,“反擊右傾翻案風”開始后,她又被扣上了“小復辟”的帽子。就這樣,不可選擇的家庭出身剝奪了她上大學、參加工作、申請入黨、為祖國獻身的一切權利。她失去了愛情,還受到主任凌辱,不曾愈合的傷口怎經得起這般磨難?不可忍受的非人生活將她逼上懸崖……詩人對橫行一時的“血統論”給一代青年帶來的種種苦難,作了悲壯的傾訴。這是絕望的呼聲,也是憤怒的吶喊。詩歌以其真實性喚起人們的共鳴,表現了詩人對同輩人命運的熱切關注,并由此引發出對國家民族走過的這段彎路的深刻反思。
上一篇:周魯俠《周末》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郎偉《命若琴弦》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