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陶潛·搜神后記
亦題《續(xù)搜神記》、《搜神續(xù)記》、《搜神錄》。東晉志怪小說集。陶潛撰。《隋書·經(jīng)籍志》雜傳類著錄,十卷;《四庫全書總目》入子部小說家類。有《秘冊匯函》本、《津逮秘書》本、《學津討原》本、《子書百家》本、《叢書集成初編》本,皆十卷;又有《五朝小說》本、《增訂漢魏叢書》本,皆二卷,殆經(jīng)刪削。中華書局1981年出版汪紹楹校注本,凡117條,附有6條佚文。它是《搜神記》的續(xù)書。從其內容來看,它與《搜神記》相仿,也是一部侈言神仙和靈異變化之事的志怪小說,二書的故事也有參錯互見之處。但蕪雜、瑣碎的記敘減少,成篇章的故事增多,并且大部分是當時流傳的民間傳說。其具體內容,一是描繪仙窟異境的:如《桃花源》寫東晉太元年間,武陵漁人偶入異境“桃花源”的故事,反映了一種理想化的人世生活。自與超塵拔俗的仙窟故事有別。《赤城仙居》內容即屬仙窟一類,題材則是人與神仙相愛,曲折地反映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反映世態(tài)人情、揭露社會黑暗的:如《李除》寫襄陽人李除日中時氣絕而死,三更時又“崛然坐起”,強捋妻子臂上的金釧,天亮時復蘇,說:“為吏將去,比伴甚多,見行貨得免者,乃許吏金釵。吏令還,故歸取以與吏。”故事側面描繪的,雖是鬼吏的畫像,而諷刺的卻是人世間的貪官污吏。《朱弼》、《陳良》等篇也都屬此類。三是表現(xiàn)人神、人鬼相戀相愛的:如《白水素女》寫一位天上仙女,同情一個貧苦耕作的青年,幫他料理家務而毫無私念,這與《搜神記》中織女與董永的故事一樣,富于傳奇性,而情節(jié)則豐富發(fā)展了。《徐玄方女》寫亡女與陽間男子結合而復活,終成婚配,正反映了青年男女對自由婚姻的向往。四是不怕鬼怪的故事:如《白布褲鬼》,寫劉池茍同好吃懶做、到處偷雞摸狗、白吃白喝的白布褲鬼對斗,終使此鬼銷聲匿跡。《鬼設網(wǎng)》、《斫雷公》、《索遜打鬼》等,都屬此類。是書尚有一類特別突出的題材為以前所無或少有,即佛法佛徒故事。主要記佛徒的神術異跡,即所謂“傍出諸生,敘其風素”(《高僧傳序》)。如《佛圖澄》條,寫佛圖澄腹孔出光,清洗內臟;《比丘尼》條,記比丘尼破腹出臟、肢解身體;《胡茂回》條寫諸鬼懼怕沙門。還有的寫佛圖靈驗,如《建安郡山賊》條,記山賊入佛圖搜掠財寶皆遭報應。是書較多地記錄了佛教故事,反映出晉宋之際志怪小說內容上開始發(fā)生重要變化。《搜神后記》文筆清峻雅飭,多數(shù)篇章情節(jié)曲折生動,描寫比較細膩,像《桃花源》中的景物描寫,用筆細微,文辭清麗,十分優(yōu)美,在志怪小說中頗為少見。《搜神后記》有不少篇章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重大影響,如《白水素女》(即有名的田螺姑娘的故事),唐傳奇《吳堪》其情節(jié)即由此篇脫化。又如《馬子》和《李仲文女》,湯顯祖《牡丹亭》即吸收了這兩個故事的素材。《搜神后記》在故事情節(jié)曲折、細膩方面突出的成就,為后來唐傳奇的產(chǎn)生奠定了藝術上的基礎。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王嘉·拾遺記》簡析
下一篇:《先秦·晏嬰·晏子使楚》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