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總集· 毛詩本義》新詩鑒賞
《詩經》注本,十六卷,北宋歐陽修撰。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水(江西省吉水縣)人。北宋時著名文學家,天圣間進士,曾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文忠。
此書凡為說一百十四篇,統解十篇,《明世》《本末》二論。《幽》《魯》《序》三問。全書不錄詩,每說分“論曰”、“本文”兩部分。書中對漢代《詩經》學的基礎———《詩序》《毛傳》《鄭箋》都有所指摘,這些貫穿于諸說之中。其中的“論曰”偏重揭示序、傳、箋的矛盾和舛謬,并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本義”則偏重于闡釋詩義,往往拋開《詩序》說詩,從整體上動搖了漢唐以來大小毛氏、鄭玄等人《詩經》學的權威地位。歐陽修是詩人,他往往能依詩立意,做出符合原詩本義的解釋。如解釋《衛風·氓》,認為此詩為“女子色衰而為其男子所棄,因而自悔之辭”,“一篇始終是女子責男之語”,并說“不知鄭氏何從知為賢者之辭,蓋臆說也”。這就比鄭玄和《詩序》所說《氓》之旨在于諷刺衛國風氣淫靡和贊美棄婦能返于正道更符合原詩實際一些。
此書對后世多有啟迪。其后蘇轍著《詩集傳》言《詩序》不可盡信,鄭樵《詩辯妄》專攻詩序和《毛傳》《鄭箋》,朱熹撰《詩集傳》脫離漢學,皆由此書開其端,并形成了宋代《詩經》學。
有清康熙時刊《通志堂經解》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總集·詩比興箋》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唐五代部分·張籍詩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