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夸父逐日
亦題《夸父追日》。先秦神話小說。撰人不詳。原載《山海經·海外北經》。袁珂《古神話選釋》、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劉文忠等編《文言小說名篇選注》均收錄。作品描述: 夸父追著太陽跑,一直跑進太陽中。這時,口渴唇焦,想找水喝,便一口氣喝干了黃河、渭水,渴仍未解。于是,想北飲于大湖澤,但尚未到達,卻渴死在半道上。他丟棄的手杖,化作了一片豐茂的桃林。作者以悲壯的筆調,歌頌夸父為了探索太陽的奧秘所表現出來的無與倫比的英雄氣概和勇于探險、勇于犧牲的崇高精神,反映了遠古人民要認識自然、征服自然的強烈愿望。關于夸父何以逐日,后人有種種解釋,如水火之爭說,與時間競走說,追求真理和光明說等。筆者認為: 夸父之所以要 “入日”,要 “追之于禺谷” (即傳說中太陽沉落的地方——虞淵),就是要認識太陽,探索太陽的奧秘,要弄清這個朝出晚落,既能給人以光明,又能給人以溫暖的大火球內部到底是什么,這個神秘的火球落山后到底去了何處,是否還在燃燒……從此出發,作品塑造了一個震撼人心的巨人形象。夸父對于上述探索太陽奧秘的問題,不僅敢想,而且敢干,表現了強烈的進取精神。更主要的是,竟然真的追上了太陽,直入其中,為此,他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口渴之時,竟一飲茫茫滔滔的黃河、渭水而盡,尚不解渴。這是何等的氣派,何等的犧牲精神!不幸渴死途中,仍不瞑目于未竟事業,便把手中拐杖,化作繁茂的桃林,好讓后繼者納涼歇息,潤喉解渴。這又是何等的悲壯,何等的對未來充滿信心! 總之,夸父是一個精神與體魄都異常偉大,堪與自然力相較的探險者。這篇神話創造了悲劇美。夸父要探索太陽的奧秘,逐日飲河,想法是合理的,氣概是闊大的。然而,由于異己的自然之力過于強大,他不幸犧牲了。這二者,構成了 “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種要求的實際上不可能實現之間的悲劇性沖突”(恩格斯語)。英雄死去了,作者把這一“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魯迅語)的過程中,使夸父的崇高精神和必勝信念更加突出,從而顯示出人類自身的偉大和崇高。作品還以高度夸張的浪漫主義手法,充分地表達了對英雄的崇敬之情。夸父的形象,無疑是原始人以生活中的英雄為依據,通過想象創造出來的,然而卻給與了他以超人的夸張。法國神話傳說中也有一位巨人,后來被拉拍雷寫進了《巨人傳》。這位卡岡都亞,剛出生便喝了一萬七千頭牛的奶。但是,這比之夸父的飲河渭尚不足,卻是小巫見大巫了。作者正是通過這種超級夸張,才充分表現了夸父的英雄氣慨。又據《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朝野僉載》云: 辰州東面有三座高幾十丈的大山,那就是夸父支鍋煮飯用過的三塊石頭。這些記載也為與日逐走的夸父平添了不少粗獷、豪邁、雄健的氣質。本則神話氣勢磅礴,構思宏大,神采瑰麗,筆法精煉,為先秦神話佳作。《夸父逐日》影響深遠。夸父的英雄精神,具有永久的撼動人心的鼓舞力量。晉詩人陶淵明 《讀山海經》就謂: “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作品所創造的悲劇意境和浪漫主義夸張手法,對后世文學創作起了 “范本”式的作用。《封神演義》、《西游記》中的哪吒日行千里,孫悟空騰云駕霧、搧滅火焰山,無疑都受到本篇的影響。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干寶·天上玉女》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干寶·女化蠶》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