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鬼賊
亦題《鬼盜谷》。南朝宋志怪小說。劉義慶撰。原載《幽明錄》。《藝文類聚》卷八十五、《太平御覽》卷八三七皆引載。魯迅《古小說鉤沉》、鄭晚晴校注《幽明錄》皆輯錄。李繼芬等《漢魏六朝小說選譯》選錄。小說敘寫鬼竊糧食的故事。客居晉陵的諸葛氏兄弟倆,家里很窮,靠借貸勉強度日。存放在谷囤里的糧食,往往在預計不該吃完的時候,就一點也沒了。他們開始以為是家人偷去,于是重新檢點了糧食,貼上封條做了記號,可糧食仍然減少得很快。后來,有個朋友來看他們,在巷口看見數人擔著谷子從諸葛家出來。朋友進家敘談片刻,問他們怎么賣出這么多糧食。兄弟倆說他們常向親戚借貸,哪有糧食可賣。客人告以來時在巷口所見情形,兄弟倆十分驚訝。進去一看,只見谷囤上的封條和記號都原封未動,打開谷囤量了量谷子,竟少了十來斛。他們這才恍然大悟,知道前后丟失的谷子,都不是人干的,小說通過對諸葛氏兄弟屢失糧食,貼封做記仍然無濟于事等情節的描寫,說明鬼的作惡害人及鬼賊的難以防范。人有盜賊,而鬼亦行竊,除了偷得巧妙,“封題如故”這點帶有怪異色彩之外,其余則和人的偷竊相同。作品采用虛寫與實寫、側寫與直寫相結合的方法,展現了生動的情節,推動了故事的發展。如寫鬼偷盜事是虛寫,涉筆時作側面表達,通過人的所見所聞,或敘述出(諸葛氏兄弟對谷囤“封檢題識”,但囤中糧乃“耗如初”,即由敘述暗示出是鬼在竊糧);或通過對話見出(兄弟與宿客對話,宿客揭出鬼現人形盜運囤中糧事)。這樣構思、安排情節,并不使人感到荒誕離奇,倒是覺得鬼事不“鬼”,虛事不虛。偷糧鬼,無非是現實中偷技高明的賊人的曲折描繪而已。而寫諸葛兄弟失糧檢封事,則是實寫,運筆時作正面表達、直接描述,把他們受鬼賊之害而又無可奈何的苦惱情狀具體展現出來。從深受鬼害的農夫身上,倒更加激起讀者對“鬼賊”的深惡痛絕,領悟到作者在文中所蘊含的譏諷現實中“鬼賊”式人物的心機。作品題材新穎,思想內容雋永有味。在漢魏六朝小說中,這是一篇別具一格的寫賊事題材的作品。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曹丕·高士鮑宣》簡析
下一篇:《秦漢·劉向·魏芒慈母》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