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洞之前,為居然亭,亭軒豁可望,每一登覽,則湖光獻碧,須眉形影,如落鏡中,六橋楊柳一絡(luò)①,牽風引浪,蕭疏可愛②,晴雨煙月,風景互異,凈慈之絕勝處也③。洞石玲瓏若生,巧逾雕鏤④。
余嘗謂吳山⑤、南屏⑥一派,皆石骨土膚,中空四達,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園亭,皆搜得者。又紫陽宮石,為孫內(nèi)使搜出者甚多⑦。噫,安得五丁神將⑧,挽錢塘江水,將塵泥洗盡,山骨盡出,其奇奧當何如哉!
(《袁宏道集箋注》)
注釋①六橋楊柳——即“六橋煙柳”,是杭州“錢塘十景”之一。六橋,指西湖蘇堤上的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座橋。②蕭疏——稀散。③凈慈——即凈慈寺,在杭州西湖南屏山慧日峰下,始建于五代周顯德元年,是西湖古跡名勝之一。④雕鏤——雕刻。⑤吳山——在西湖東南面,由紫陽、云居、七寶、峨眉等山連成。春秋時期為吳國南界,故名吳山。⑥南屏——即南屏山,在西湖南面,有“南屏晚鐘”,為西湖十景之一。⑦孫內(nèi)使——指明代司禮太監(jiān)孫隆,時任蘇杭織造。⑧五丁神將——即古代傳說中的五個大力神。
賞析“蓮花”二字,超凡脫俗,再加以“洞”,令人想見其清幽簡靜,大概是仙霧繚繞,也許洞旁古藤清泉,時有鹿鳴鶴唳,也許還會走出一個小仙童,通報其師“云游未歸”之類,似是仙、佛之境,俗人怎敢貿(mào)然一游?不覺卻步。
及見“居然亭”三字,方聞一點人間煙火味,后悔望文生怕,疑神疑鬼之大不應(yīng)該,抖起精神,盡情觀賞起來。
果然!“亭軒豁可望,每一登覽,則湖光獻碧,須眉形影,如落鏡中”。我想這一“鏡”映出的“須眉形影”一定不是凡形俗影,定能一映得道,再映成仙,三映則羽化飛升了。如此湖光如鏡,誰不想映一映?轉(zhuǎn)念一想,俗人多了俗味濃,恐污山水之靈性,且讓它清閑自處,淡如菊、幽如蘭吧。
湖光“獻碧”有情,“楊柳一絡(luò)”又情牽意引,欣賞“晴雨煙月,風景互異”之美景,不覺心曠神怡。“凈慈之絕勝處”令人骨輕氣凈,凡心不生。肅然徐行,進得洞來,又見“洞石玲瓏若生,巧逾雕鏤”,似覺洞石如桌如凳,幻出數(shù)盤仙桃異果,有仙人與我輩盤旋。頓悟世間凡人皆可成仙。只要去掉人間俗氣,人、仙何異?
“導(dǎo)游”至此,袁公突發(fā)奇想,欲“得五丁神將,挽錢塘江水,將塵泥洗盡,山骨盡出”,以搜山石之“奇奧”。石本塊塊“奇奧”各異,只因“土膚”掩蔽,不能各呈奇姿異態(tài),就如人各具特性,為合傳統(tǒng)老套,為趨流俗而斂性抑情,各戴“面具”,難以流露真性情。唉,不知要多少錢塘江水,才能將人心的“泥塵”洗盡呢?
上一篇:《路貴不喜神怪》原文|賞析
下一篇:《游慧錫兩山記》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