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王琰·董吉
南朝梁志怪小說。王琰撰。原載《冥祥記》。《法苑珠林》卷十八,《太平廣記》卷一一二皆引載。魯迅《古小說鉤沉》輯錄。李格非、吳志達《文言小說》選錄。作品敘述:晉時董吉,于潛(在今浙江省西部)人。其家奉佛法三世,至吉尤為精進,常齋戒誦《首楞嚴經》。村中有病,輒請吉讀經,所救者多病愈。同縣人何晃,亦奉法士,咸和年間,猝得山毒之病,守困。晃兄惶遽,馳往請吉。董、何兩舍,相距六七十里,隔一大溪,五月中,大雨,晃兄初渡時,洪水尚未至;吉與期設中食后,到往渡時,山洪暴漲,不復可涉。吉不能泅水,遲回嘆息;坐岸良久,欲下水而不敢渡。吉性信直,必欲赴期,乃惻然發善心,自誓:“吾救人苦急,不計軀命。克冀如來、大士,當照乃誠。”便脫衣,以囊經戴置頭上,徑入水中,量其深淺,乃應至頸。及渡,正沒膝耳。上岸后,失囊經,甚惋恨。但到晃家,三禮懺悔后,經囊竟在高座上。吉悲喜取看,浥浥如有濕氣;開囊視經,尚燥如故。于是村人,一時奉法。吉所居西北有一高山,中多妖魅,犯害百姓。吉以經戒之力,欲討降之。便于山間構造小屋,安設高座。轉《首愣嚴經》,百日無民害。后有數人至吉所,吉思客人,不像山中隱者,便問他們是不是山中鬼。客答是鬼,說世居此山,游居所托,君既來此,常懷不安,愿更作界分,砍樹為斷,不相干犯。吉同意鬼意見。經一宿,在吉居屋,四際之外,樹皆枯死。吉年八十七而亡。作品通過對僧人董吉如期為民治病和德伏山鬼不再犯害百姓等情節的描寫,宣揚了佛經的威力,贊揚了董吉的高行大德。在《冥祥記》中是一篇富有積極意義的作品。小說文筆簡潔,描寫細膩,情節生動。善于把人物置于典型環境中,抓住典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使作品具有感人的藝術力量。如描寫董吉赴期為民治病,他面對暴發的山洪,誓言“不計軀命”救人苦急等,把他的高尚品德刻畫得淋漓盡致。作品善于通過對話和反襯,來展示人物性格特征。如德懾山鬼一段,鬼言“聞君德行清肅……”一番話,有力地襯托出了董吉的高行神異的形象特征。此篇在《冥祥記》是一篇寫僧人超人行跡的藝術佳品。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干寶·葛祚碑》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東陽無疑·董昭之》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