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學記
古代最早的教育專著,也是中國和世界教育史上成書最早、體系最完整的一篇教學論專著。為《禮記》中的一篇。作者和成書時間不詳,但一般認為是戰國末期思孟學派的作品,是先秦時期儒家教育思想的總結性著作。全文可分為20節,1 229個字,內容豐富,見解深刻,對教育的作用、教育目的、學校制度、視導制度、教學原則方法,以及教師等問題,都作了系統的闡述。
《學記》肯定了興學立教的重要性,即“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學記》揭示了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實踐過程,只有通過這一實踐過程,才能從“知不足”和“知困”去“自反”和“自強”,從而收到教學相長的效果。《學記》以托古改制的方法,設計了從基層到中央的完整教育體制;同時又提出了嚴密的視導、考核制度,以及教育分段、修業年限和管理措施。
《學記》規定“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即主張課內學習與課外活動相結合,藏息相輔。在總結當時教育、教學中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一整套原則和方法:①啟發誘導。要求教師做到“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②禁于未發。要求教師做到防患于未然。③及時施教。要求教師把握好施教的時機,即“當其可之謂時”,“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④循序漸進。要求教師做到“不陵節而施”,因為“雜施而不遜則壞亂而不修”。⑤相觀而善。提倡學友之間互相學習,因為“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但要求擇友必慎,防止“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⑥長善救失。要求教師既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又掌握存在問題的原因,從而做到發揚他們的優點和克服他們的缺點。還充分肯定了教師的作用,“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同時,指出教師必須有廣博知識,“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須有高超的教育技巧,“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藏,罕譬而喻”。尤其值得重視的是,《學記》強調尊師的重要性,“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學記》是研究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和實踐的寶貴資料,書中雖存在一定的歷史的和階級的局限性,但它的一些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學的規律,在中國和世界教育史上都有重要意義。
上一篇:古代教育·孟軻
下一篇:古代典籍·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