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黃帝攝政時
西漢志怪小說。撰人不詳。原載《龍魚河圖》。見《漢學堂叢書》輯文。《太平御覽》卷七十九亦引載 (文字有異)。此寫黃帝在玄女相助下而制服蚩尤的事。從神話的角度看,黃帝與蚩尤,都是天神,實際上他們是兩大部族首領的折射。黃帝與蚩尤的戰爭,是我國古代一大神話傳說。這一神話傳說始于戰國初,流傳演變,直到唐宋時不絕。本篇即黃帝與蚩尤系列故事中的一篇,記述:“黃帝攝政時,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誅殺、無道,不仁不慈。萬民欲令黃帝行天子事,黃帝以仁義,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敵。乃仰天而嘆,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以制八方。蚩尤歿后,復擾亂不寧。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殄伏。”作品曲折反映了原始社會部族與部族之間的戰爭情況,突出說明了黃帝制伏蚩尤的合乎天意。故事結構完整,寫得很有氣勢,而具有一定藝術魅力。作品所敘,有三點值得注意: (1) “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蚩尤似是巨人族的名稱,后 《述異記》本之,減為七十二人;至于“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威震天下,誅殺、無道,不仁不慈”等獰惡勇猛狀貌的描寫,從戰國時代的《歸藏》所寫 “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來看,已經啟其端緒,不過本文熔戰神與惡神的形象特征于一體,則屬空前。(2)“蚩尤歿后,復擾亂不寧,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黃帝還要靠圖畫蚩尤的形象來威服天下,蚩尤當年的雄威勇猛可以想見。無怪齊祀八神,“三曰兵主,祀蚩尤”(《史記·封禪書》),漢高祖劉邦起兵時,也要“祠黃帝、祭蚩尤于沛庭” ( 《史記·高祖本紀》) 了。蚩尤的戰神形象特征在民間傳述中則是主要的。(3)“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玄女這個對民間發生重大影響的人物,開始登上神話志異故事的舞臺。在這里,玄女只是“天使” 的形象,尚未見其形容狀貌。而至六朝,就演飾出 “有一婦人,人首鳥形”,向黃帝自稱“吾玄女也” (見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六輯《黃帝問玄女兵法》)。《廣博物志》卷九引《玄女法》復說玄女系王母所遣,自稱“九天玄女”。杜光庭《墉城集仙錄》還有《九天玄女傳》,稱之為“黃帝之師,圣母元君(西王母)弟子”。到《水滸傳》有宋江在玄女廟得天書(第四十二回)的敘寫。袁珂認為,《詩·商頌·玄鳥》中玄鳥神話而羼入于黃帝神話中,則遂成此玄女教戰以克蚩尤之說。玄女此后在民間被尊為“九天娘娘”,聲望僅次于觀世音菩薩。
上一篇:《先秦·黃帝女魃》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曹丕·三王冢》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