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一統輿地全圖》的主要內容,《皇朝一統輿地全圖》導讀
《皇朝一統輿地全圖》是清代的全國地圖。李兆洛編,董立方繪。道光十二年(1832)首次刊行,后經多次重刻和縮摹,起了一定的普及作用,但質量卻大不如初刻本。
李兆洛(1767—1841),清代史地學家。字紳琦,更字申耆,號養一,人稱養一先生。陽湖(今江蘇常州)人。嘉慶進士,曾任知縣,主講江陰書院20年。通歷算、音韻,擅長史地,著有《歷代地理志韻編今釋》、《歷代地理沿革圖》、《養一齋集》、《皇朝一統輿地全圖》等。
該圖是康熙、乾隆以后較好的一幅木刻全國地圖。據李兆洛寫的《皇朝一統輿地全圖·序》得知,此圖主要依據康熙《皇輿全覽圖》(又稱《滿漢合璧清內府一統輿地秘圖》,俗稱《康熙內府輿圖》)和《乾隆內府輿圖》(又稱《乾隆十三排圖》、《乾隆皇輿全圖》),參校乾隆以來直到道光二年(1822)州、縣的變更和水道的遷移,編繪而成。并按祁韻士所著《西陲總統事項》,補入西北外藩、內外蒙古部落卡倫,著其地名、里數等,填補了中國的西北疆域。圖中標出疆界,北達外興安嶺、南及南海、東到庫頁島、西到帕米爾和后藏的阿里地區,反映了盛清時期的廣大疆域。它保留了康熙、乾隆兩幅內府輿圖的特點,采用了兩圖使用的經緯網方法,以通過北京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同時,又顧及中國傳統的制圖方法,補充了計里畫方,以緯度一度為二方,每方百里。將東西方的地圖繪制方法融匯在一圖,這是此圖的最大特點。在中外地圖編繪史上,這種融匯也是首次。
康熙、乾隆內府輿圖的精度之高、內容之富都是史無前例的,但是兩圖都藏于內府,秘不外傳。是此圖把康熙、乾隆兩圖介紹給大眾,把兩圖采用先進的地圖投影法介紹出來。然由于圖幅的限制,此圖僅記府、廳、州、縣之名,而把關、寨要害諸地名從略,是其重要的不足。
上一篇:《畿輔河道水利叢書》的主要內容,《畿輔河道水利叢書》導讀
下一篇:《皇極經世》的主要內容,《皇極經世》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