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極經世》的主要內容,《皇極經世》導讀
《皇極經世》是以象數之學講《易》的哲學著作。北宋邵雍撰,據明胡廣《性理大全》所稱,內中《觀物外篇》為其子邵伯溫及門弟子所記,文氣不貫,類語錄。對所取書名,伯溫曾解曰:“至大之謂皇,至中之謂極,至正之謂經,至變之謂世; 大中至正,應變無方之謂道”(《皇極經世書》二,《邵子全書》卷之二)。本書版本有明徐必達《邵子全書》本,正統刻及萬歷續刻之道藏本,萬歷劉堯海刊本,《四庫全書》本,清咸豐洛陽安樂窩刊本,光緒邵毓菘刊本等。宋張行成撰有《皇極經世索隱》2卷及《觀物外篇衍義》9卷,均由《永樂大典》錄出,《四庫全書》有清王植 《皇極經世書解》 8卷,有乾隆中刊本。
邵雍(1011—1077),字堯夫,謚康節,祖籍河北范陽,后遷衡漳,再徙共城(今河南輝縣),晚年居洛陽,北宋理學家創象數為旨的百源學派。一生不仕,專事著述,與司馬光、呂公著、富弼等時相往來,對王安石變法有“杯觴限新法,何故便能傾”之嘆。在學術上,融合儒道,將 《周易》歸為 “象”、“數”,并以之推演釋解《易》八卦為框架的圖式,用以究宇宙萬物及社會人事之變。他的思想體系近似數理哲學而又甚為神秘,這在中國哲學史上較為罕見,其現存著作除《皇極經世》,尚有《尹川擊壤集》;后書為詩集,前書有時還可包括在文字上與之多有重復的 《漁樵問對》,《無名公傳》 乃是自傳。
《皇極經世》凡12卷。1至6卷以《周易》64卦闡述世界治亂;7至10卷稱為內篇,言“律呂聲音”;11至12卷為外篇,雖非邵雍親撰,但朱熹有看本書須先觀外篇之言。
對“太極”這個派生萬物的本原,本書認為“心為太極”,“道為太極”(《觀物外篇上》) 又說,“太極一也”、“道與一,神之強名也”(同上)。“太極”即為道、為一,即心、神一類精神本體。由于這種本體“主乎動靜”,因而產生了陰陽兩種對立的力量,故“陰陽生而分二儀,二儀交而生四象,四象交而成八卦,八卦交而成萬物”(同上)。它以數字的“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八為分十六,十六分為三十二,三十二分為六十四”(同上)的變動、分解方式配合進行。在“象數”的基本概念上,則視“象起于形,數起于質……天下之數起于理”(《歡揚外篇下》),并且“數”的變化“在天則為陰陽消長,在人則為治亂興廢,不能逃乎數也”(《皇極經世書》)。在“觀物”的認識上,本書認為:“夫所以謂之觀物者,非以目視之也,非觀之以目,而觀之以心也,非觀之以心而觀之以理也”(《觀物內篇》之十二),因為“以目觀物,見物之形,以心觀物,見物之情,以理觀物,見物之性” (同上)。對 “義理派”易學的“得意忘形”論,本書亦持異見,認為“有意必有言,有言必有象,有象必有數” ( 《觀物外篇》下)。在闡述“太極”演化過程中,本書針對陰陽消長的情況歸納為 “動之始則陽生焉,動之極則陰生焉”,“靜之始則柔生焉,靜之極則剛生焉”(《觀物內篇》之一),又“數極必反,故為變也”(《觀物外篇下》),反映了對矛盾發展的辯證認識。基于這種認識,本書還認為宇宙萬物均有生成、發展及消亡的物質過程,如“或曰天地亦有始終乎?曰:既有消長,豈無始終?天地雖大,是亦形器,乃二物也”(同上)。為計算天地始終的時限,本書還創元、會、運、世之算法,認為“日經天之元,月經天之會,星經天之運,辰經天之世”(《觀物內篇》之十)。宇宙生化的階段,以“一元在大化中猶一年”為比,據年、月、日、時為單位設計。元是一,示為太極,合12會,1會30運,1運12世,1世30年,如此,則:1元=12會=360運=4320世=129600年。出于“天時”與“人事”相系感應的認識,書中認定歷史上的某一年必然處于某會、某運的某一世中。如天開于第一會(子會),地辟于第二會(丑會),人創于第三會 (寅會),第六會 (巳會) 則為帝堯盛世,第七會自三代至唐宋則由盛轉衰,十一會“閉物”萬物皆亡。本書的歷史觀認為“三皇,春也;五帝,夏也;三王,秋也: 五伯 (霸),冬也”(《觀物內篇》之七),衰退的趨勢,一代不如一代。
《皇極經世》反映了“以天時驗人事”,“以人事驗天時”的“天人合一”之旨,它所體現的象數學體系對于宋明理學的產生與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程頤說“自古言數者,至康節方說到理上”,它把“易學”納入了理學范疇,其先天八卦圖的排列組合方式,成了后來所有象數學者的主要依據。宋朱震《漢上易傳》、《卦圖》,張行成 《周易變通》、《皇極經世索隱》,元張理 《大易象數鉤深圖》,明黃道周《易象正》,清王植《皇極經世書解》等,均為本學派的著作。另外,本書所謂“康節神數”的迷信成分,在民間亦有不容忽視的消極影響。但是,將本書所反映的象數學完全以迷信與神秘主義一言概之,恐失之公允,因為本書體現了精微的思維方式,反映了中世紀的數理思考及哲人智慧。德國近代數學家、哲學家萊布尼茲 (1646-1716) 即從 “先天八卦”獲致啟示,提出了影響到后來計算技術發展的數學“二進制”。
現代對 《皇極經世》的研究,一般較為側重關于《先天圖》及象、數問題上對唯心主義認識與解釋的分析,而在數理知識的結構尚缺乏較為深入的研究。
上一篇:《皇朝一統輿地全圖》的主要內容,《皇朝一統輿地全圖》導讀
下一篇:《皇輿全圖》的主要內容,《皇輿全圖》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