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永樂宮壁畫
元代道教題材壁畫。繪于山西芮城北三公里龍泉村東側的永樂宮內。永樂宮,又稱“純陽宮”,建于元代,傳為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呂洞賓的故居,初名呂公祠,金末改祠為觀,后毀于火。元中統三年(1262)重建,名“大純陽萬壽宮”,后稱“永樂宮”,建筑宏偉,明清間曾數次修建。全宮壁畫約有960平方米,依次分布在龍虎殿(無極門)、三清殿(無極殿)、純陽殿(呂祖殿)、七真殿(重陽殿)內。其中三清殿的壁畫面積最大,繪制最精美。龍虎殿內畫有神將、神吏、神荼、郁壘、城隍、土地等門神,橫眉怒目,甲胄森嚴,持劍戟等器,威風凜然,畫面雖有殘缺但氣魄猶存。三清殿內繪有《朝元圖》,為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的壯觀景象,畫面以高達三米的八個冕旒裝的主像為中心,周圍立有天丁、力士、金童、玉女等各方天神、地祇二百八十六個,形象皆高達二米左右,分三至四層安排,腳蹬云氣,頭頂祥云,布局嚴謹而不局促,構成高達4.26米,長94.68米氣勢磅礴,場面壯闊的人物行列。有泰定二年(1325)及作者祥與其長子馬士等題記。
純陽殿內畫《純陽帝君仙游顯仕圖》,是道教八仙之一呂洞賓從降生到成仙度人的神化連環故事,共五十二幅,以山水、云霧、樹石等景物巧妙隔開。內容包羅萬象,有亭臺樓閣、山野村舍、舟船、茶肆、私塾、園林,又有貴官學士、商賈農夫、乞丐等人物,是研究元社會風俗珍貴的形象材料。有至正十八年(1358)及作者朱好古、門人張尊禮等題記。殿中扇面墻后壁有《鐘離權度呂巖(洞賓)圖》,描繪了鐘離權正極力勸說呂洞賓入道,呂洞賓內心激烈的矛盾斗爭的情景,十分傳神,繪北方山水,氣勢壯闊,對人物起烘托作用,富藝術感染力。七真殿內也以連環畫形式描繪金代道教全真教派創立者王重陽自降生到度化為真人成道的傳統故事,共四十九幅。壁畫有榜題,主像在上,眾神祗持笏板恭賀。兩側有仙女分列,人物造型生動。
壁畫技法屬工筆重彩,繼承唐宋道釋人物畫的優良傳統,又有所發展。造型結合對象的身份、地位表現鮮明個性,開相端莊生動,線描遒勁流暢,有頓挫、轉折、壓提,下筆準,行筆穩,出筆輕,富節奏感和力度,把狀物傳神和壁畫藝術上的裝飾美有機結合,形成中國傳統壁畫特有的表現形式之一。設色采用重彩勾填法,用青綠、褐石、白、石黃、硃砂等色,寓豐富于單純之中,色調和諧統一。某些服飾細部以瀝粉貼金之法,更顯絢麗華美。遠觀有勢、近看有質,人物宛然若生,顯示出元代民間畫家卓越的才能。永樂宮壁畫今已成為研究道教發展史和宋元文化的重要資料。
上一篇:古代典籍·武備志
下一篇:古代典籍·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