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源》的主要內容,《古詩源》導讀
《古詩源》是一部上古到隋代的詩歌選集,清代沈德潛選編。主要版本有《四部備要》本、《萬有文庫》本、《國學基本叢書》本、文學古籍刊行社排印本。
沈德潛(1673—1769),字確士,號歸愚,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他以七十高齡考中進士,乾隆帝稱他為老名士。后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卒年九十七,贈太子少師。除本書外,還編有《唐詩別裁集》、《明詩別裁集》、《清詩別裁集》、《唐宋八家文讀本》等,著有《竹嘯軒詩鈔》、《歸愚文鈔》、《西湖志纂》、《說詩晬語》等。
本書14卷。卷1:古逸,卷2、3、4:漢詩,卷5、6: 魏詩,卷7、8、9:晉詩,卷10、11:宋詩,卷12:齊、梁詩,卷13:梁詩,卷14: 陳詩、隋詩,并附北魏、北齊、北周詩。共收錄詩歌700多首。
本書的最大特點是以文學史的觀點來選詩。沈氏認為,詩以唐詩為極盛,而古詩又是唐詩的源頭,即使是綺靡輕艷的齊梁陳隋之詩,也不應忽視它們在文學史上應有的地位。因此,“溯隋陳而上,極乎黃軒,凡三百篇、楚騷而外,自郊廟樂章訖童謠里諺,無不備采。”沈氏根據各時代詩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在選錄時,“于古逸存其概,于漢家得其詳,于魏晉獵其華,而亦不廢夫宋齊后之作者,既以論詩,亦以論世。使覽者窮本知變,以漸窺風雅之遺意”。
本書的另一特點是通過選詩及對每一作者所作的評語來反映編者的文學觀點。例如對曹操詩的評價是:“孟德詩猶是漢音……沉雄俊爽,時露霸氣。”選曹植詩多達24首,并評價說:“子建詩五色相宣,八音朗暢,使才而不矜才,用博而不逞博。”對左思的評價更高:“太沖胸次高曠,而筆力又復雄邁。陶冶漢魏,自制偉詞,故是一代作手,豈潘(岳)陸(機)輩所能比埒。”選陶淵明詩多至34首,推崇陶氏是“六朝第一流人物,其詩有不獨步千古者耶?清遠閑放,是其本色,而其中自有 一段淵深樸茂、不可幾及處。”而對潘岳、陸機則評價說: “潘、陸詩如翦彩為花,絕少生韻,故所收從略。”可見沈氏在藝術上反對綺靡雕琢,在思想上也比較注重社會內容。此外,沈氏還很重視童謠里諺和樂府歌辭,這也是很有見地的。
不過,沈氏的正統文學觀念比較濃厚,例如他對南朝民歌存有偏見,以為屬于 “鄭衛之音”而棄之不錄;對郊廟之作卻收錄頗多。另外,對某些出自依托的作品,如蘇武、李陵的五言詩,雖然自南北朝顏延之至清初顧炎武,其間學者多疑其偽,證據亦甚多。然而沈氏不僅未加裁棄,反而贊賞說: “音極和,調極諧,字極隱,然自是漢人古詩,后人摹仿不得,所以為至。”這種觀點是不符合中國文學發展的實際情況的。
上一篇:《古文辭類纂》的主要內容,《古文辭類纂》導讀
下一篇:《古謠諺》的主要內容,《古謠諺》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