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謠諺》的主要內容,《古謠諺》導讀
《古謠諺》是輯錄上古至明代民謠和諺語的總集。清杜文瀾輯。現存有咸豐杜氏《曼陀羅華閣叢書》本。1958年中華書局出版了由周紹良點校的排印本,即據此本排印。
杜文瀾 (1815—1881),字小舫,清秀水 (今浙江嘉興)人。曾任江蘇道員,并代理過兩淮鹽運使。著有《曼陀羅華閣瑣記》、《采香詞》、《詞律校勘記》 等。
《古謠諺》全書100卷,分為3部分,其中正文85卷,附錄14卷,集說1卷。書前有劉毓崧所寫的序言。
本書把大量的保存在古籍中的上古至明代的謠諺匯編成集,是自宋代以來同類書中的集大成之作。歷代收集謠諺的書有郭茂倩的《風雅翼》、唐汝詢的《古詩解》,都是有謠無諺;而周守忠的《古今諺》又是有諺無謠;臧懋循的《詩所》、郭子章的《六語》以及楊慎的《古今諺》、《古今風謠》,雖謠諺并收,但均不如本書所收廣博。
本書所收的作品按其性質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民間流傳的勞動者的作品,這類作品屬于民間文學的范疇,具有較重要的價值。其內容多與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有關,如 《春秋左傳》 所引的諷刺華元的 《守城者謳》(“睅其目,皤其腹,棄甲而復”),《續漢書·五行志》所引的《順帝末京都童謠》(“直如弦,死道邊”),《海防輯要》所引的《漳人為俞大猷戚繼光語》(“俞龍戚虎,殺賊如土”)等。這類作品中還有不少是關于氣象占驗、農事活動、地方風土以及人情處世經驗之類的作品。另一類是帝王、名臣、文人、僧道等個人的創作,如 《穆天子傳》所載穆天子與西王母互相贈答的謠,《論語·微子》 所載 《楚狂接輿歌》,《戰國策》 所載《荊軻易水歌》,《史記·高祖本紀》所載劉邦的《大風歌》以及《明史·方孝孺傳》所載方孝孺的《絕命詞》等。此外,還有一些依托于古人和傳說中鬼神的作品,這些依托的作品被編入附錄。
本書第100卷為《集說》,它收集了歷代對謠諺的解釋和評價,共80多則,其內容多是關于謠諺的定義、特點、科學價值和政治作用,這些都是研究謠諺的重要資料。劉毓崧為本書所寫的序言,對謠諺也不乏精辟之見。此外,本書還有 “凡例”17則,作者在這里不僅分析了謠諺的本義和古籍中謠諺的種種名稱,還確立了比較嚴格的輯錄標準,這就是以作品初作之時是否發乎語言為主要標準。對于歌謠,它根據古代有徒歌與合樂的區別,只收純屬于徒歌的謠。只是在諺語中才兼收一些 “彥士典雅之詞”。
本書所輯錄的作品,按照所采書籍的性質,以經、史、子、集為先后次序,因而不能顧及很多謠諺在歷史上出現的順序,這樣就給讀者使用本書造成某些不便。此外,本書對于宋元以來戲曲、小說中的大量謠諺未加輯錄,這也是本書的不足之處。
上一篇:《古詩源》的主要內容,《古詩源》導讀
下一篇:《古逸叢書》的主要內容,《古逸叢書》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