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臘風土記》的主要內容,《真臘風土記》導讀
《真臘風土記》是記載13世紀吳哥時代柬埔寨各種情況的著作。元周達觀撰。據《竹素山房集》所附胡長孺撰墓志推算,元至大四年(1312)前已經成書。最早元抄本已佚,今存刻本和抄本有:涵芬樓百卷本(元陶宗儀編,近人張宗祥重輯,1927年商務印書館排印出版)、《古今說海》本(明張楫等輯,嘉靖儼山書院刊本,清道光元年復刻)、《歷代小史》本(明李栻輯,隆慶、萬歷年間刊行,今有1940年商務印書館《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本)、《古今逸史》本(明吳琯輯,萬歷刊本,今有1940年商務印書館《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本)、《百川學海》本(明重輯時收入,明末刊行,今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本)、清 《說郛》本(明陶珽重輯,武林宛委山房刊行,清順治丁亥李際期重定)、《古今圖書集成》本 (清雍正四年刊本)、《四庫全書》本(有天一閣藏本、文津閣抄本)、瑞安許氏刊本(據溫州圖書館藏清道光己丑巾箱本重印)、吳顯鳳手抄本(原為季木齋藏書,錄自 《說海》本)、《說庫》本(1915年王文濡編,上海文明書局石印本)、《舊小說》本(吳曾祺編,宣統庚戌商務排印本)、《香艷叢書》本(蟲天子輯,宣統年間上海國學扶輪社排印本)。
周達觀,自號草庭逸民。《竹素山房》卷二有《周達可隨奉使過真臘國作書記風俗因贈三首》,夏鼐云:“如果可字不誤,則‘達可’當為達觀別號。”生卒年不詳。原江浙行省溫州路永嘉縣(今浙江溫州市)人。元元貞元年(1295)奉命隨使真臘,次年(1296)至該地,居留一年后返國。后據自己親身經歷,撰成是書。
本書首有《總敘》,敘其奉使真臘的原因,時間及往返路線。后分 《城郭》、《宮室》、《服飾》、《官屬》、《三教》、《人物》、《產婦》、《室女》、《奴婢》、《語言》、《野人》、《文字》、《正朔時序》、《爭訟》、《病癩》、《死亡》、《耕種》、《山川》、《出產》、《貿易》、《欲得唐貨》、《草木》、《飛鳥》、《走獸》、《蔬菜》、《魚龍》、《醖釀》、《鹽醋醬麹》、《蠶桑》、《器用》、《車轎》、《舟楫》、《屬郡》、《村落》、《取膽》、《異事》、《澡浴》、《流寓》、《軍馬》、《國主出入》40節,廣泛介紹柬埔寨吳哥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情況,尤詳于宗教習俗,建筑雕刻,衣食住行等。全文約8500字,“文義頗為賅瞻”。
10—13世紀的吳哥時代,是柬埔寨文明最燦爛的時代,本書便是反映這一時代的珍貴作品。在我國史書中,真臘始見于《隋書·外國傳》,唐、宋二史并皆記錄。《元史》未立真臘傳。《真臘風土記》正可補具佚闕。該書價值如夏鼐所云:“這各方面的重要史料,是現存的同時人所寫的吳哥極盛時代的唯一記載。連柬埔寨本國的文獻中,也沒有象這樣一部詳述他們中古時代文物風俗生活的書籍,所以研究柬埔寨歷史的學者對它極其重視”。(《真臘風土記校注》序)書中記載柬埔寨人民與我國人民的友好通商關系,是研究兩國關系史的重要資料。
19世紀以來,中外學者評校注釋此書者甚多。1819年 (法)雷慕沙率先將《古今圖書集成》本譯成法文。隨后,1902年伯希和將《古今說海》本譯成法文。不久,又寫出增訂注釋本。(伯希和死后,由戴密微和戈岱司繼續整理,1951年出版)1936年由松楓居主人譯成的日文本出版。1957年伯希和 《真臘風土記箋注》(馮承鈞翻譯)出版。1967年紀爾曼的英譯本出版。1975年陳正祥 《真臘風土記研究》出版。同一時期,臺灣金榮華的校注本也宣布問世。1980年中華書局出版夏鼐 《真臘風土記校注》,該書以明刊本《古今逸史》(商務影印本)為底本,對勘各本而成,校注者又參照各家對該書述及的史實和地名加以箋注,頗便使用。該書還將有關周達觀之詩文、有關 《真臘風土記》之提要與題跋、《真臘風土記》版本考、書中柬埔寨語詮釋索引作為附錄,與有關地圖、照片薈集在一起,供讀者參考。
參考文獻
- 1. 夏鼐: 《真臘風土記校注》,中華書局,1980。
- 2.靳生禾: 《中國歷史地理文獻概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 3. 翟忠義: 《中國地理學家》,山東人民出版社,1989。
上一篇:《直齋書錄解題》的主要內容,《直齋書錄解題》導讀
下一篇:《真誥》的主要內容,《真誥》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