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錄》的主要內(nèi)容,《異域錄》導(dǎo)讀
《異域錄》是中國第一本記載俄羅斯的著作。圖理琛撰,上、下兩卷(有的版本為上、中、下3卷,有的為1卷),刊于雍正元年(1723)。版本有雍正元年漢文本、滿文本,《四庫全書》本(乾隆中),《昭代叢書》本(1794、1876),《借月山房匯鈔》本(嘉慶中)、《澤古齋叢鈔》本(1823)、《指海》本(道光中)、《朔方備乘》本(1858)、《小方壺輿地叢鈔》本(1877)、《北徼匯編》本、《叢書集成初編》本等。其中,漢文本有許多重要遺漏。在國外,曾先后被譯為法(1726、1821)、瑞典(1744)、俄(1788)、英(1821)以及日本等文出版。
圖理琛(1667—1740)滿族,熱河人,字瑤圃,姓阿顏覺羅,屬滿洲正黃旗。18歲開始步入仕途,曾任內(nèi)閣侍讀。康熙五十一年(1712)5月奉命出行土爾扈特(在前蘇聯(lián)伏爾加河下游、里海北岸),五十四年(1715)3月返京。往返3年,行程3萬余里。在歸途中寫成《異域錄》,回京后向康熙呈送,受到嘉獎,提升為兵部員外郎。以后曾任兵部右侍郎、廣東布政使、陜西巡撫、工部侍郎、內(nèi)閣學(xué)士等職。多次出使俄國,并曾代表清政府在《布連斯奇界約》上簽字。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通過西伯利亞和烏拉爾山脈,最后到達里海北部地區(qū)并留下著作的旅行家。
《異域錄》文字簡潔,不到3萬字,扼要地記載了圖理琛一行由京師(今北京)出發(fā),經(jīng)張家口、蒙古高原、西伯利亞、烏拉爾山脈,到達土爾扈特(當時為蒙古四部之一)住地,沿途的山川形勢、河流水文、動植物分布、村鎮(zhèn)城市、民族風(fēng)俗等。他把親自到過的沙俄各地,楚庫柏興(今色楞格斯克)、烏的柏興(今烏蘭烏德)、柏海兒湖(今貝加爾湖)、博奈爾斯科(今博亞爾斯克)、厄爾口城(今伊爾庫次克)、昂噶拉河(今安加拉河)、伊聶謝柏克(今葉尼塞斯克)、麻科斯科(今馬克夫斯科耶)、揭的河(今克特河)、那里穆柏興(今納雷姆)、鄂布河(今鄂畢河)、蘇爾呼忒柏興(今蘇爾古特)、薩馬爾斯(今漢特曼西斯克)、額爾齊斯河、狄穆演斯科(今迭米揚斯科耶)、托波爾(今托博爾斯克)、托波爾河(今托博爾河)、圖敏(今秋明)、土拉河(今圖臘河)、雅班沁(今圖臨斯克)、烏拉爾山、索里喀穆斯特(今索利卡姆斯克)、黑林諾付(今格拉佐夫)、喀山、佛爾格河(今伏爾加河)、賽斯蘭(今司茲蘭)、薩拉托付(今薩拉托夫)、塔喇斯科(今塔拉)、托穆斯科(今托木斯克)等地的地理情況一一記載下來。對途經(jīng)河流的源地、流速、流量、流向、干支分合情況以及水色、冰凍冰解的現(xiàn)象,都進行了記載。記錄的野生植物和栽培作物,野獸和飼養(yǎng)動物都達數(shù)十種,反映了俄羅斯的常見生物種類及其分布。
卷首附有俄羅斯地圖,清晰地顯示了俄羅斯的山川形勢,尤是河流占有顯著的地位。這是中國第一幅通過實地游歷而繪成的俄羅斯地圖。
書中和圖中都有一些明顯的錯誤。如在圖中把東北、西南走向的貝加爾湖繪成了東西寬、南北窄的湖泊。文中記載也錯誤地說:“柏海兒湖南北有百余里不等,東西有千余里。”圖中把南北長、東西窄的里海,繪成了東西寬、南北窄的湖泊等。另外,文中所記實的城廓、地名沒有詳細地繪于圖上。何秋濤在《朔分備乘》一書中繪《康熙年間俄羅斯圖》時,注意克服了上述缺點。因而何氏的俄羅斯圖是一幅具更高學(xué)術(shù)水平的地圖。
在圖理琛之前,我國人民對俄羅斯國廣大地域了解甚少,尤是缺乏實地游歷的可靠記載。圖理琛的《異域錄》為人們了解俄羅斯提供了翔實的資料,也為我們研究18世紀早期中俄關(guān)系和土爾扈特提供了珍貴的材料。《四庫全書提要》指出:《異域錄》“所載大聚落,皆為自古輿記所不載,亦自古使節(jié)所未經(jīng)。”何秋濤在《考訂異域錄》中說:“蓋我國使臣實抵俄羅斯境而撰述足以傳信者,惟是篇為然。后來官修一統(tǒng)志、四裔考諸書,于此錄采取無遺”,“固考北徼事跡者,瀏覽所必及也。”
參考文獻
- 1.唐錫仁:《圖理琛與〈異域錄〉》,《科學(xué)史集刊》第10期,1982。
- 2.金傳三:《關(guān)于校注滿文〈異域錄〉》,《華北日報》1947年9月17日。
上一篇:《庾子山集》的主要內(nèi)容,《庾子山集》導(dǎo)讀
下一篇:《徐孝穆集》的主要內(nèi)容,《徐孝穆集》導(dǎo)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