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經濟及國家理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威廉·鮑莫爾著。作者曾擔任東方經濟學會會長和美國經濟學會會長。《福利國家及國家理論》原為英文版,由美國哈佛大學出版社1952年出版。中譯由商務印書館于1982年出版。全書173頁,分成兩大部分:外部經濟論的推廣,走向國家的一種經濟說。鮑莫爾在第一部分中設了9章:引論、早期的某些討論、理想產量問題(兩章)、積極追求利潤、作為準則的競爭、失業均衡及其有關問題、有關國際關系的一些問題和論點的推廣。主要用以研究理想產量和外部經濟所造成的對理想產量的偏離。“理想產量”的定義是,“除此產量外,沒有其他可以通過在各工業部門間重新配置經濟資源而取得的產量會使社會比以前更好些”。通過對各種狀態下無差異曲線的分析,鮑莫爾認為,理想產量的標準不是唯一的,而且對偏離理想產量的情況也是不易分辯的,但是若知道偏離的方向和大小,就能用獎勵和賦稅的方法來加以校正。鮑莫爾指出,壟斷可能就是造成偏離理想產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基礎上,他把正規的外部經濟論擴大到福利理論的幾個問題上:失業均衡、國際關系。第二部分包括5章:關于理想的含義、理想與非理想的穩定、經濟理論與國家學說、論見聞不全、結束語。鮑莫爾集中闡述了國家干預思想。他提出,一旦出現偏離了社會上最大集體福利的思想,國家就應該對經濟生活進行干預;政府的任務主要是幫助社會成員用最大的效率來達到他們自己的目的,統馭市場——但不是取消市場——的決策就是政府在經濟方面的主要工作。
上一篇:《禪學人門》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科學管理原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