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清代·九牛壩觀抵戲記》簡析
彭士望著。見《恥躬堂集》。本文以記鄉村中的一次雜技表演,抒發作者的感想。康熙十七年閏十二月除夕,一批雜技演員來到作者所居九牛壩村舍前,于是在溪邊樹下設場表演。演員有男人、婦女和男女小孩等,他們表演的節目有各種仰臥蹬技(包括蹬人、蹬案、蹬槌、蹬梯等)、走橋、走索(包括歌笑、舞刀、持竿、負竿、蒙帕等)。他們的動作復雜多樣,技藝精湛嫻熟,作者認為“此皆誠一之所至,而專用之于習”,這與《莊子》中所描述的宜僚弄丸,庖丁解牛,傴佝承蜩……等等,都是同一個道理:“至巧出于至平”,“以志凝其氣,氣動其天”,“其神全也”。據表演者自述,他們來自河南,傳業已經三代,苦于田賦,外出賣藝,借以餬口。作者觀察這班人,群居和適,有陶然自樂之色;為自然界與生活所磨礪,他們敏捷機靈,而性如糜鹿。作者因而感嘆道:“天地之大,物各遂其生成,稗稻并實,無偏頗也。”他認為雜技演員也是身懷一技之長之徒,不應加以歧視,而應該導之以利國家社會,發揮他們更重大的作用。本文為清初雜技表演的生動紀錄,寫藝人的表演真切細致,敘述簡潔明凈,記事寓意,微言精義,足以啟人深思。
上一篇:《散文·宋金元·為兄軾下獄上書》簡析
下一篇:《散文·宋金元·乞毋割地與金人疏》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