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土日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張天翼(1906~1985)著。長篇小說。1931年上海正午書局出版。此作品以古典小說《何典》一類的怪誕手法,放大地,扭曲地,極為尖銳而又高度變形地顯示了現實社會陰森恐怖而又滑稽可笑的荒誕性。鬼土社會分兩層:有錢的上流人居上層,粗俗而勞苦的下流人居底層,界限分明,不容混雜。《序言》云,鬼土雖是滑稽的畸形社會,但與陽世社會的一切人事,“都是建立在同一原則之上的”。鬼土的種種鬼臉、鬼話、鬼事,是和現實社會的一切曲折吻合的,帶有強烈的象征性,幻想中閃爍著理智,幽默中蘊含著嚴肅。既然從幻顯真,作者也就更為自由,更為大膽地抨擊這個與現實相對應的黑暗王國,撕下現實中的種種假面,還其鬼態。但這個鬼土未免空泛,有從藝術形象解釋社會科學理論之嫌。不過卻顯示出作者那令人神往的諷刺和幽默天才。此作品以驚世駭俗的面貌告訴人們:左翼文壇吹來一股怪誕嘲諷的風,左翼文壇允許豐富多彩的文學探索。張天翼以其獨特的藝術個性被魯迅歸入新文學運動以來“最好的作家”和“最優秀的左翼作家”之列。張天翼的諷刺才能在長篇小說《洋涇浜奇俠》中更進一步得到表現。這部作品借鑒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想對當時泛濫于市民讀書界的武俠小說揮起笤帚。此書讓人開懷大笑,有時卻傷于“油滑”。由于張天翼非凡的諷刺藝術才能和他不懈的努力,中國30年代諷刺幽默作品取得很高的藝術成就,出現了繁榮局面。
上一篇:《高盧戰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魯濱遜飄流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