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肋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雞肋編》3卷,宋莊綽撰。莊綽,字季裕,福建惠安人,大約生活在北宋神宗至南宋高宗時期,他一生任職各地州縣,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此書自序作于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但書中記事有遲至紹興十年者,大概作序時尚未成書。書名《雞肋編》,是取楊修所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之意,不無自謙。
此書在宋代筆記中是比較重要的一種,《四庫提要》稱其“可與后來周密《齊東野語》相埒”。本書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它所記的內容基本上都出自作者的自身見聞,少有輾轉抄撮前人舊文的地方。書中所記北宋晚期及南宋初年的史事軼聞多有可取之處,如上卷“事魔食菜教”條,記摩尼教在閩浙一帶的流行,并詳細敘述其教義、教規以及民間利用它來組織對官府的反抗行動等情形。“定州刻絲與各地工藝”條,記定州的刻絲、單州的薄縑、分州及寧州的綿綢、原州的鞍馬、興州的良弓、河間的篦刀子、越州僧尼所織的寺綾等各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藝品,是研究宋代經濟史的寶貴材料。中卷“紹興軍費”條,記紹興年間3大帥的兵額和軍費,可補史籍之不足。另外象上卷“天下方俗所諱”條,是有關當時民俗的可貴記載,如謂渭州潘原人諱言“賴“字,因為當初宋太祖趙匡胤未顯貴時在此地與人賭博贏了錢,卻被輸家毆打強奪,太祖即位后曾想廢掉此縣,故此地人諱“賴”;楚州人因其郡城形似烏龜而諱言“烏龜頭”;泗州人因多水患而諱言“靠山子”;真州人因多火災而諱稱“火柴頭”;蘇州盜風盛行,故諱言“賊”;京師僧諱稱“和尚”;蜀人諱言“云”等等。像這樣的記載在宋代的其他典籍中都是見不到的,很值得今人重視。
本書1983年中華書局出版點校本。
上一篇:《高適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鳴鳳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