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義俠》
【本書體例】
馬鈴著。12萬字。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年5月版。
這是發生在清朝光緒年間的故事。
江西樂安縣令杜鄰光橫行鄉里,魚肉百姓。他的兒子杜京更是個花花太歲,經常強占民女,無惡不作。杜京因見本縣舉人徐鳳鈞的女兒徐彩鸞天生貌美,頓生邪念。他施計將彩鸞搶入“藏嬌樓”。彩鸞幸被饒河調“同樂班”的藝人江小龍、夏廷宜搭救,才逃出虎口。由于杜氏父子征收苛捐雜稅,百姓不堪勒索,一致擁戴夏廷宜為首進行抗捐斗爭,舉人徐鳳鈞亦附和。杜鄰光設計逮捕了夏、徐二人。夏廷宜被農民張虎、張彪救出,并組織隊伍,揭竿而起,攻陷縣城,捉殺衙內杜京。杜鄰光望風而逃,搬來朝廷大軍,與起義軍展開了殊死一戰。
在關鍵時刻,徐舉人變節投降,并被派回到義軍中作內奸。他與官軍里應外合,使義軍措手不及。不得不被迫棄城而走。徐鳳鈞變節消息傳來,對徐彩鸞一往情深的江小龍氣憤之極。彩鸞千方百計找到江小龍,而此時大隊官軍尾隨而來。彩鸞無法辯解,只好以死明志。江小龍悲痛萬分。夏廷宜在眾人的支持下,重整隊伍,終于舉起了反抗清政府的義旗。
《梨園義俠》是一部章回體長篇小說。它在寫法上借鑒了我國民間“說書”的藝術形式,情節起伏較大,環環相扣,節奏明快。在回與回之間,作者總是設下“扣子”,類似評書中常說的“要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樣引人連續不斷地讀下去,把比較復雜的情節聯為一個整體。
小說一開始即展開矛盾:衙內杜京見彩鸞貌美,苦苦相逼;彩鸞深夜逃走,巧遇“同樂班”藝人江小龍。江小龍憑借一身武功力阻追兵,無奈身單力孤,無濟于事。危難關頭夏廷宜似從天而降,施展絕技,助彩鸞、小龍得脫虎口。這樣迅速地展開矛盾,對讀者有很強的吸引力,同時也加快了情節的發展。我國的小說,特別是通俗小說,常采用這種寫法,力圖先聲奪人、異峰突起。無疑,這也是學習民間說書藝術的結果。
《梨園義俠》主要以情節取勝。它把主要人物、主要矛盾揭示出來后,立即集中筆墨鋪張開來,用比較快的節奏敘述故事的發展,而人物的性格特征都是粗線條的。
《梨園義俠》不僅寫武打,作者更注意突出的是一個“義”字。在作者筆下,夏廷宜、江小龍、張虎、張彪等人都是血氣方剛、心直口快的硬漢子。他們重情義、輕生死,一諾千金,絕無一般劍俠的冷漠孤傲。他們出身微賤,自己常常面臨困境,卻時時不忘救民于水火。不僅他們,就是弱女子徐彩鸞,也是義重如山。徐舉人投降官府后,彩鸞對危難中的江小龍仍然一心不二。她奔波半日,終于找到江小龍。但江小龍誤以為她也是內奸,舉刀欲殺。恰在此時,一隊官軍追到,彩鸞為表明自己的忠貞,竟觸石而死。彩鸞的死,亦是殉情,亦是殉義。她雖然出身舉人之家,手無縛雞之力,絕不是什么女俠之類的人物,但她的深明大義給讀者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作為主人公,夏廷宜的出場頗具傳奇色彩。他在彩鸞走投無路、江小龍孤掌難鳴的時候突然出現。這時,作者沒有介紹他的姓名、身份,只讓他施展絕技,使追擊徐彩鸞的打手倉惶逃走。而他也不說話,挾起彩鸞就走,一直把她送到安全的地方。這里,作者故意給夏廷宜的形象加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較好地突出了人物形象,也給讀者造成很深的懸念。只是在以后的情節中,夏廷宜的形象趨于簡單化,他身上神秘的色彩很快就消失了。對讀者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遺憾。
《梨園義俠》缺乏一般武俠小說那種冷峻的殺氣,在助善除惡這個古老的主題面前,作者更多地趨向描寫扶助弱小的俠義心腸,除霸懲惡的場面則寫得比較平淡。應該說,作者不是在力圖刻劃一些具有超人武功的俠客,而是致力于描寫幾位比較可親可近的普通的人,通過他們的武功俠義,歌頌人與人之間純潔的感情。從作品中我們可以感覺到,夏廷宜不僅是一位具有神掌快刀的猛士,更是一個梨園界的花臉演員。他質樸、熱情、豪爽、單純,象他常演的角色那樣招人喜愛。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作品中的一些人物,還帶有明顯的概念化傾向。因此,有些章節顯得渙散,缺乏感人的藝術魅力。
上一篇:《柳湖俠隱》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楚留香傳奇》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