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坊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教坊記》1卷,唐崔令欽撰。崔令欽,博陵(今河北定縣)人,開元中任左金吾衛倉曹參軍,后曾任萬州刺史,官終國子司業。據作者自序說,在左金吾衛任職時,共事的倉曹武官有許多家住教坊中,作者常常向他們詢問教坊故事,原來安史之亂時,作者南逃潤州(今江蘇鎮江)躲避戰火,在漂泊中追憶往日的所見所聞,寫下了這部《教坊記》。
教坊始置于唐代,唐高祖時在宮中置內教坊,教習雅樂,隸屬于太常。玄宗開元初年,又在京城置左右教坊,教習民間俗樂。《教坊記》主要就是記述初唐至盛唐間的教坊制度、軼聞雜事及曲調來源等,所述教坊伎藝兼及音樂、歌唱、舞蹈、戲劇、百戲,是研究唐代藝術的重要參考資料。全書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先敘教坊制度,間記軼聞雜事,然后記教坊曲名,最后記曲調本事,其中第1部分描述了教坊男女樂伎的生活片斷,因而被后人斥為“鄙俗”、“猥雜”。《新唐書·藝文志》本將此書列在經部樂類,而《四庫總目》卻將其改入子部小說類。全書最有價值的部分是其所記的324個教坊曲名,在我國音樂史上,唐代以前的樂曲名稱,曾有過兩次重要的記載,一次是南朝宋人張永的《元嘉正聲技錄》,保存了漢魏六朝的許多相和曲和清商曲的曲名,今尚見于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另外一次就是此書,保存了初盛唐時期的大部分雜曲和大曲曲名,其中包括歌曲、舞曲、戲曲、鼓曲、琴曲等,本世紀初敦煌曲發現后,《教坊記》更是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
本書宋末尚完整無缺,元人陶宗儀節錄部分內容,收入《說郛》中,此后《教坊記》原書就散佚不存,今天看到的就是《說郛》中的這個節本。1962年中華書局出版了任半塘的《教坊記箋訂》,這個本子增補了一些佚文,將教坊曲名增加到343個,并逐個加以考訂,這是此書目前最好的版本。
上一篇:《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敬齋古今黈》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