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江西詩詞·贛東詩詞·晏氏父子·晏幾道
晏幾道(約1040~1112),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晏殊第七子,人稱“小晏”。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干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其詞多感傷情調。有《小山詞》260余首。
晏幾道一生清狂磊落,縱弛不羈,身出高門,而不慕勢利。黃庭堅《小山詞序》稱他有“四癡”:
仕宦連蹇,而不能一傍貴人之門,是一癡也;論文自有體,不肯一作新進士語,此又一癡也;費資千百萬,家人寒饑,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癡也;人百負之而不恨,已信人終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癡也。[1]
從“四癡”可以看到晏幾道孤芳自潔的個性,忠純真摯的癡情。他難與一般俗人合流,將一生的心血性情都表現在他的詞里。
晏幾道的詞風秾摯深婉,工于言情,與其父齊名,世稱“二晏”。但當時及后世作者都對他評價很高,認為造詣在其父之上:
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獻(晏殊)、文忠(歐陽修)之右……措辭婉妙,一時獨步。[2]
小山詞多緬懷往事,抒寫哀愁,筆調飽含感傷,傷情深沉真摯,情景融合,造語工麗,秀氣勝韻,吐屬天成,“能動搖人心”。雖反映生活面窄,而藝術境界較高,詞風接近李煜。他的《臨江仙》《鷓鴣天》《阮郎歸》等,都是歷來傳誦的名篇,其中新辭麗句,深為論者所嘆賞。如《臨江仙》: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此詞寫別后故地重游,引起對戀人的無限懷念。上闋描寫人去樓空的寂寞景象,以及年年傷別的凄涼。下闋追憶初見小蘋溫馨動人的一幕。尤以“兩重心字”,既寫“羅衣”裝飾,又暗示與戀人的默契?!芭孟疑险f相思”,足見其一見如故、互為知音的情誼。其中“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被譚獻《復堂詞話》贊為“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
又《鷓鴣天》: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拼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詞作上片回憶當年酒逢紅顏知己,拼死拼活地痛飲狂歡的情景。殷勤、拼卻、舞低、歌盡,都是極端化的生命投入。然而如此傾情的場景畢竟已成記憶。過片接著寫離別之后極度的相思?!皫谆鼗陦襞c君同”,既寫自己,又寫對方,與杜甫《月夜》詩寫對妻子的思念相類,都是以深信知己為前提,表現一種心心相印、魂牽夢縈的苦苦相思。最后寫重逢之樂,卻以“猶恐”為重點。這是十分巧妙的構思,特具情感張力和故事內涵。在當年與今宵、夢幻與真實、歡合與離別、相思與相逢的閃回中,把人類愛情世界的悲歡苦樂寫得淋漓盡致,感人至深?!盾嫦獫O隱叢話》評它為“詞情婉麗”。
小晏詞有近似大晏的一面,如寫婦人不作淫膩之語,寫富貴不作猥俗之態,但其短處在不如大晏之深刻,少含蓄韻外之意,而其長處在更覺風流嫵媚,輕柔自然。雖更逼近花間詞,但感情卻比花間詞真誠深摯,也較為健康,風格也顯得更清麗典雅,是對韋莊及李煜詞的發展,因此歷來人們對他的詞評價很高,如:
清壯頓挫,能動搖人心,上者《高唐》《洛神》之流,下者不減《桃葉》《團扇》。[3]
晏叔原工小詞?!拔璧蜅盍鴺切脑?,歌盡桃花扇底風”,不愧六朝宮掖體。[4]
如金陵王謝子弟,秀氣勝韻,得之天然,將不可學。[5]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可謂好色而不淫矣。[6]
晏氏父子仍步伍溫、韋,小晏精力尤勝。[7]
字字娉娉裊裊,如攬嬙、施之袂,恨能起蓮鴻、蘋云,按紅牙板、唱和一過。[8]
獨《小山詞》,直逼花間。[9]
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獻、文忠之右……而措詞婉妙,則一時獨步。[10]
晏幾道詞的藝術特征可歸為以下四個方面:
(1)具有明確的思戀對象,感情真摯。這與五代宋初詞人作品中的泛愛、泛戀不同。晏幾道在《小山詞自敘》中說自己詞作乃回憶與友人沈廉叔、陳君龍家的蓮、鴻、蘋、云四歌女之間的悲歡離合,他甚至在詞中直接寫出這些歌女的名字。因此,晏幾道的詞始終是構建在對過去的溫馨回憶和現在的苦悶這樣兩個感情世界上的。他把對愛情的生死不渝的追求作為人生的精神寄托。
(2)以夢境來寫戀情。晏幾道因為與戀人不能見面,便常在詞中虛構夢境以重溫往時愛情的甜蜜,據電子版的《小山詞》統計,他在260首的詞作中,就有52首59句寫到夢。
(3)語淡情深。晏幾道往往用平淡的語言、常見的景物來表達不尋常的深情,如《少年游》。
(4)善于融化詩句。如他的《浣溪沙》“戶外綠楊春系馬,床前紅燭夜呼盧”,化用韓翃《贈李翼》“門外碧潭春洗馬,樓前紅燭夜迎人”句,但天衣無縫?!耳p鴣天》“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化用杜甫《羌村三首》之一“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和戴叔倫《客夜與故人偶集》“還作江南會,翻疑夢里逢”,亦極其切意,所以黃庭堅說他的詞“多寓以詩人句法”。
可以說,晏幾道的詞艷而不俗,淺處皆深,將艷詞小令從語言的精度和情感的深度兩個層面上發展到了極致。
注釋
[1]晏幾道:《小山詞》卷首,《彊村叢書》本。[2]陳廷焯著,屈興國校注:《白雨齋詞話足本校注》,齊魯書社,1983年版,第45頁。[3]黃庭堅:《小山詞序》,見晏幾道《小山詞》卷首,《彊村叢書》本。。[4]佚名《雪浪齋日記》,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第408頁。[5]王灼:《碧雞漫志》,見南卓等《羯鼓錄·樂府雜錄·碧雞漫志》,第59頁。[6]楊萬里:《誠齋詩話》。[7]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見周濟等《介存齊論詞雜著·復堂詞話·蒿庵論詞》,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第13頁。[8]毛晉:《宋六十名家詞·小山詞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05頁。[9]毛晉:《宋六十名家詞·小山詞跋》,第105頁。[10]《白雨齋詞話足本校注》,第45頁。
上一篇:明代江西詩詞·明末清初江西詩詞·明代江西詩社·撫州詩社群
下一篇:宋元江西詩詞·贛東詩詞·曾鞏兄弟·曾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