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全圖》的主要內容,《京城全圖》導讀
《京城全圖》是第一幅完整的、以科學測量技術繪成的北京城區(qū)實測大比例尺地圖。圖上未注繪制人和繪制時間,從陳年牘案中得知:它始繪于乾隆十年(1745)十一月初八,完成于乾隆十五年(1750)五月十六;由海望任總負責,郎世寧和沈源任技術指導,原藏于內府,是外人無從得知的秘本。1935年清理內務府造辦輿房藏圖時發(fā)現(xiàn)。原圖現(xiàn)藏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40年時,曾分別由當時的故宮博物院與日本占領者的興亞院華北聯(lián)絡部政務局調查所,以兩種不同的版本縮印出版。故宮博物館的縮比例尺約為1:2400,命名為《清內務府藏京城全圖》;日人印本約為1:2600,命名為《乾隆京城全圖》。此圖還曾被稱為《京城詳圖》、《京城圖》、《北京圖》等。
海望(?—1755),姓烏雅氏,滿洲正黃旗人,雍正元年任內務府內事,后官至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等。他精于營造,富于巧思,經辦圓明園擴建、一些省第和官房修建、天文儀器制作,且能親自繪圖設計。郎世寧(1688—1766),原名約瑟 ·迦斯提里阿納(GiuseppeCastiglione),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畫家兼建筑家。意大利人,生于米蘭,1715年來京“傳教”,旋任清宮廷畫師,擅長肖像、花鳥、走獸,尤工畫馬。沈源,宮廷畫師,是《彩繪圓明園四十景冊頁》的繪制者,不僅是出色的畫家,又是一位卓越的建筑繪圖師。
《京城全圖》以比例尺之大和精詳程度之高而著稱,在世界古代城市地圖繪制史上實屬罕見。原圖比例尺為1:650。折裝帙頁式本,上下17排,每排由左、中、右帙組成,共51帙。每帙高84公分,寬26公分。圖總高14.9米,總寬13.03米,面積達191平方米。為空前巨幅。
圖中內外兩城的規(guī)則形狀、城墻和城門的構筑細節(jié),以及大小街巷、胡同、宮殿、府第等,均清晰可見。宮殿、寺廟、園圃、官署、街衢、貢院、鐘鼓樓等都依照實際建筑形狀測繪而成,其中所繪皇宮建筑的群體布局、個體建筑的結構形式,以及每一座房屋的體量和間數,都與檔案記載一一吻合無誤。這是一幅相當準確的巨型實測地圖。
圖為紙本,以墨線勾繪,局部施之淡色。全圖繪工十分精細,且以寫真手法顯示主要建筑物的立面形狀,即中國傳統(tǒng)的輿圖繪制方法——平立面結合的圖繪法,使其建筑物的外部特征一目了然。兼具地圖和鳥瞰圖的功能。缺點是帶有皇權至尊、神權至上的烙印,苑圍、宮殿、壇廟、寺觀、官署、王府在圖上突出,且都標之名稱,而更大量的民宅、古跡、店鋪、戲園等表現(xiàn)平淡,又無名稱標出,故而難以辨認。
全圖全面地反映乾隆十年至十五年的北京城區(qū)面貌,是了解18世紀中葉北京城市面貌最具權威性的形象資料,為歷史學界、考古學界、地理學界、建筑史界研究200多年前的北京提供了至可寶貴的資料。
參考文獻
- 楊乃濟:《〈乾隆京城全圖〉考略》,《故宮博物院院刊》,1984年第3期。
上一篇:《九章算法比類大全》的主要內容,《九章算法比類大全》導讀
下一篇:《京師坊巷志稿》的主要內容,《京師坊巷志稿》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