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女賦》簡介|介紹|概況
辭賦篇名。戰(zhàn)國宋玉作。三國時曹植《洛神賦》序說:“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jì)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宋沈括《夢溪筆談·補(bǔ)筆談》卷一“辯證”有一條論及《神女賦序》,說:“以此考之,則‘其夜王寢,夢與神女遇’者,王字乃玉字耳。‘明日以白玉’者,‘以白王’也。王與玉字誤書之耳。前日夢神女者,懷王也;其夜夢神女者,宋玉也。襄王無預(yù)焉,從來枉受其名耳。”明陳第《屈宋古音義》說:“楚襄聞先王之夢巫山女也,徘徊眷顧,亦冀與之遇,玉乃托夢告之,意謂佳麗而不可親,薄怒而不可犯,亟去而不可留,是真絕世神女也。彼薦枕席而行云雨,無乃非貞亮之潔清乎,王之妄念可以解矣。是玉之所為諷也。嗟夫!不特夢寐神女為然,物有貞而不可覬,事有淫而不可成者,皆此類也。玉之辭誠婉,而其意誠規(guī),愚病從來讀者未察,故表出之。”然亦有學(xué)者懷疑此篇非出于宋玉者,清崔述《考古續(xù)說·觀書余論》說:“周庾信為《枯樹賦》,稱殷仲文為東陽太守,其篇末云:‘桓大司馬聞而嘆曰’云云,仲文為東陽時,桓溫之死久矣。然則是作賦者托古人以自暢其言,固不計其年世之符否也。謝惠連之賦雪也,托之相如;謝莊之賦月也,托之曹植。是知假托成文,乃詞人之常事。然則《卜居》、《漁父》亦非屈原之所自作,《神女》、《登徒》亦必非宋玉之所作明矣。但惠連、莊、信其世近,其作者之名傳,則人皆知之; 《卜居》、 《神女》之賦其世遠(yuǎn),其作者之名不傳,則遂以為屈原、宋玉之所為耳。”自崔述提出質(zhì)疑之后,今學(xué)者如游國恩、鄭振鐸、劉大杰、陸侃如等多繼其說而發(fā)揮之。今人朱碧蓮《宋玉辭賦真?zhèn)伪妗氛J(rèn)為:“崔述是以點代面,以偏概全。拿《雪賦》與司馬相如的代表作《子虛賦》《上林賦》比較,就知道它們之間沒有共同之處。何況,《文選》中早已注明《雪賦》和《月賦》的作者是謝惠連和謝莊,用不著后人去考證它們的作者。所以不能因為謝惠連和謝莊在賦中假托司馬相如和曹植的名義寫賦,就是凡是寫到古人的賦一概視作后人偽托。在先秦作品中,作者把自己作為描寫的對象是很普遍的現(xiàn)象,如莊子在《逍遙游》《秋水》篇中就寫了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可是并沒有人懷疑它們是后人的偽托。……如果沒有過硬的材料怎么能輕易地剝奪宋玉的著作權(quán)!”關(guān)于此篇的作者,迄今尚無定論。今多數(shù)研究者認(rèn)為,否定作者為宋玉者,并無充足的證據(jù),仍當(dāng)將作品系于宋玉名下。由于《文選》將賦中“玉寢”錯為‘王寢”,故歷代學(xué)者多誤以為是襄王夢遇神女了。“王寢”實則為“玉寢”之誤,宋沈括《夢溪筆談·補(bǔ)筆談》辨之甚詳。此篇與《高唐賦》應(yīng)是互相銜接的姊妹篇,續(xù)寫宋玉夢遇神女的故事,以描寫神女之美為主,以神女以禮自防終結(jié),對襄王念念不忘向往神女一事予以委婉的諷諫。此篇文字清麗,比喻多樣,妙用典故,詞藻華贍,句式韻散相間,極富參差迭宕之美。賦中的神女,被作者刻畫成一個理想的、非凡的、美麗而圣潔的人物;為了塑造這一瑰姿瑋態(tài)、貞亮絜清的藝術(shù)形象,不惜以精妙的鋪排,多方取譬,極富于浪漫主義氣息。此篇語言文字與辭法、句法不僅開漢賦之先河,而且所塑造的神女形象對后世也影響巨大。曹植《洛神賦》所刻畫的宓妃形象便直接師法于此篇;從唐宋傳奇和明清小說中的眾多女性形象的塑造中,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影響。
上一篇:《禮記》簡析|導(dǎo)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祭妹文》簡析|導(dǎo)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