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妹文》簡介|介紹|概況
散文篇名。清袁枚作。此篇是作者為奠祭其三妹素文而作。素文,幼讀書,能詩。嫁江蘇如皋高氏子,丈夫行為放蕩,不堪凌虐,始?xì)w娘家,官府判決斷離,后抑郁成疾,抱恨而終。作者另有《女弟素文傳》敘其身世。近人王文濡《清文評注讀本》說:“昌黎《祭十二郎文》、歐陽《瀧岡阡表》,皆古今有數(shù)文字,得此乃鼎足而三。”人民教育出版社《古代散文選》說:“素文是封建禮教束縛下的婦女,遇人不淑,身世十分可哀,所以全文著重寫懷念。寫懷念,可以直接言情,也可以寓情于事。直接言情,言易盡、且難免流于浮泛;寓情于事,則能使讀者有親歷的感覺,故感人之力更大。這篇就是用了寓情于事的寫法。事,可寫者很多,文章著重顯示死者的品德,按時間先后的順序,先寫幼年,接著寫歸家之后,然后寫病危和死,一步緊似一步,一波高于一波。到‘四肢猶溫,一目未瞑’,文情到了頂峰,很自然地予人以同聲一哭的感覺。”今人李佐盛說:“《祭妹文》中,袁枚肝斷寸斷地哭天搶地,絮絮泣訴。……他的痛傷不單單是因為對胞妹深摯、真誠的愛,還飽含著對胞妹的同情憐憫,對邪惡不公的憤懣,對自己未盡職責(zé)的無限悔恨。這就使得袁枚的痛傷包孕了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從而大大增強(qiáng)了震憾讀者心靈的力量。而且,這諸多復(fù)雜的感情,又絕非產(chǎn)生于一朝一夕,而是曾經(jīng)長時間地在他心中滾滾匯聚,沖蕩翻滾,最終若江水決堤,在哭告亡靈時轟然翻涌沖出。”(《古代散文鑒賞辭典》今人王鎮(zhèn)遠(yuǎn)認(rèn)為:此文所以能夠感動后人的關(guān)鍵在于“真”。“首先,此文的真表現(xiàn)在心真,也就是思想的真實。……文中‘汝以一念之貞’一段,顯然是對素文行為的同情與批評。‘使汝不識詩書,或未必堅貞若是’二句,道出了她一生悲劇的關(guān)鍵,對封建禮教的譴責(zé)與不滿也隱約可見”;“其次,此文的真表現(xiàn)在情真,……作者對已故三妹愛憐、同情、信賴、內(nèi)疚、哀悼等感情隨著對她一生行跡的敘述而逐一展開。以三妹的生平與自己的經(jīng)歷交織在一起來表述,就令讀者倍感親切。……回憶往事無不是以飽蘸著悲愴之情的筆觸來寫的,作者的筆在往事的敘述與對三妹去世的哀悼之間來回擺動,這就給全文蒙上了一層感傷的色彩”;“再次,此文的真還表現(xiàn)在事真,……取材于親見親聞的家常瑣事,如捉蟋蟀、讀書、久別重逢時的相視而笑、病榻旁的絮語閑談、絕命時的片言只語、都成了本文的描寫對象,但這些瑣事正來源于真實的生活,是作者記憶中在歲月沖刷后留下來的純金”;“最后,此文的真又表現(xiàn)在語真,也就是語言的質(zhì)樸真摯。”(《古鑒賞大辭典》)此文通過瑣憶亡妹生前之行事,抒發(fā)了深切的懷念之情;對造成亡妹一生悲劇的封建禮教,也毫不隱諱地表示了懷疑。文章敘事、抒情、描寫三者緊密結(jié)合,互為表里,于縈回中見深摯,于嗚咽中見沉痛;言辭平樸如隨口道出,而手足深情溢于言表,情真意切,哀惋酸楚。悲悼亡妹,而行文始終以“汝”相稱,如對面交談,傾訴衷腸,將生死隔閡取消,抒情自然而親切。述生活瑣事,言至痛之情,讀來令人肝腸欲斷,前人將此文與韓愈《祭十二郎文》、歐陽修《隴岡阡表》相提并論,稱為哀悼文中之杰作,可謂卓識。
上一篇:《神女賦》簡析|導(dǎo)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秋興八首·昆吾御宿自逶迤》簡析|導(dǎo)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