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鬼》簡介|介紹|概況
楚辭《九歌》篇名。戰國屈原作。宋洪興祖《楚辭補注》說:“《莊子》曰:山有夔。《淮南子》曰:山出梟陽,楚人所祀。豈此類乎?”宋朱熹《楚辭集注》說:“《國語》曰:‘木石之怪,夔、罔兩。’豈謂此耶?今按:此篇文意最為明白,而說者自汨之。今既章解而句釋之矣,又以其托意君臣之間者而言之,則言其被服之芳者,自明其志行之潔也,言其容色之美者,自見其才能之高也。子慕予之善窈窕者,言懷王之始珍己也。……,路險艱又晝晦者,言見棄遠而遭障蔽也。欲留靈修而卒不致者,言未有以致君之寤而俗之改也。知公子之思我而然疑作者,又知君之初未忘我,而卒困于讒也。至于思公子而徒離憂,則窮極愁怨,而終不能忘君臣之義也。以是讀之,則其它之碎義曲說,無足言矣。”又說:“以上諸篇,皆為人慕神之詞,以見臣愛君之意。此篇鬼陰而賤,不可比君,故以人況君,鬼喻己,而為鬼媚人之語也。”清王夫之《楚辭通釋》說:“舊說以為夔、梟陽之類,是也。孔子曰:木之怪,夔、罔兩。蓋依木以蔽形,或謂之木客,或謂之㺐,讀如霄。今楚人有所謂魈者,抑謂之五顯神。巫者緣飾多端,蓋其相沿久矣。此蓋深山所產之物類,亦胎化而生,非鬼也。以其疑有疑無,謂之鬼耳。方書言其畏蟾蜍。楚俗好鬼,與日星山川同列祀典,而篇中道其喬媚依人之情,蓋賤之也。”清蔣驥《山帶閣注楚辭》說:“此篇蓋涉江之后,幽處山中而作。”郭沫若說:“‘采三秀兮于山間’,于山即巫山。凡《楚辭》‘兮’字每具有‘于’字作用,如于山非巫山,則‘于’字為累贅。”(《屈原賦今譯》)今人馬茂元《楚辭選》說:“了解‘于山’字為累贅。”(《屈原賦今譯》)今人馬茂元《楚辭選》說:“了解‘于山’即‘巫山’,就可以進一步肯定篇中所寫的女神就是楚國民間神話傳說中的巫山神女。我認為現在的一些有關巫山神女的資料,和本篇都有一定程度的聯系,可以從其中得到印證……瑤姬是一位未嫁而亡的少女,《高唐賦》里迷離恍惚的荒唐幽夢正表現了她孤獨無依中寂寞的情懷和追求的狂熱。這和本篇所刻畫的女神在彷徨悵惘中的失戀憂思,心情上是一致的。《高唐賦》里‘巫山之陽,高丘之岨’的葬地,‘旦為朝云,暮為行雨’的自然化身,和本篇的‘獨立山上,云氣容容,東風飄雨’的環境描寫,意境上也是相吻合的。”此說為當今多數學者所接受。此篇是祭祀山中女神的樂歌,描繪了她衣飾的奇異、容態的姣美和等待所愛的對象不來,憂思悲哀而獨自歸去的情景,表現了她對愛情的堅貞不渝。景物描寫以烘托渲染氣氛,同時又是塑造藝術形象時寄情寓意的媒介,情景融匯,感人至深;對人物心理活動的刻畫細致而深微,將一個多情女子在追求愛情時的一往情深和愛情受挫時的懊惱,刻畫得淋漓盡致。
上一篇:《寡人之于國也章》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左忠毅公逸事》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