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篇
英雄濟世情懷
【原文】
偶與營官馬得順言及盛世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本世扶危救難之英雄,以心力勞苦為第一義。
咸豐十年六月二十七日
【譯文】
偶然間在和營官馬得順談到盛世開創(chuàng)基業(yè)傳之子孫的英雄,大凡都是以襟懷豁達為特征的;而處于困難時期扶危救困的英雄,大都是以心力勞苦為特征的。
咸豐十年六月二十七日
做事須常綜核
【原文】
本日思求人約有四類,求之之道,約有三端。治事約有四類,治之之道,約有三端。求人之四類,曰官也,紳也,綠營之民也,招募之勇也。其求之之道三端,曰訪察,曰教化,曰督責。采訪如鷙鳥猛獸之求食,如商賈之求財;訪之既得,又辯其賢否,察其真?zhèn)巍=陶?,誨人以善而導(dǎo)之,以其所不能也;化者,率之以躬,而使其根從于不自知也。督資者,商鞅立木之法,孫子斬美人之意,所謂千金在前,猛虎在后也。治事之四類,曰兵事也,餉事也,吏事也,交際之事也。其治之之道三端,曰剖晰,曰簡要,曰綜核。剖析者,如治骨角者之切,如治玉石者之琢。每一事來,先須剖成兩片,由兩片而剖成四片,由四片而剖成八片,愈剖愈懸絕,愈剖愈細密,如紀昌之視虱如輪,如庖丁之批隙導(dǎo)窾,總不使有一處之顢頇,一絲之含混。簡要者,事雖千端萬緒,而其要處不過一、二語可了。如人身雖大,而脈絡(luò)針穴不過數(shù)處,萬卷雖多,而提要鉤元不過數(shù)句。凡御眾之道,教下之法,易則易知,簡則易從,稍繁難則人不信不從矣。綜核者,如為學之道,既日知所忘,又須月無忘其所能。每日所治之事,至一月兩月,又當綜核一次。軍事、吏事,則月有課,歲有考;餉事,則平日有流水之數(shù),數(shù)月有總匯之賬??傄院髣儆谇罢邽檫M境。此二者,日日究心早作夜思,其于為督撫之道,思過半矣。
咸豐十年六月廿九日
【譯文】
今天思量,認為求取的人才大約有四類,求取的方法大約有三種。治理事務(wù)大約有四類,治理的方法大約有三種。求取的四類人才是:官員、紳士、綠營的士兵、招募的兵勇。求取的方法有三種,即訪察、教化、督責。訪求人才要像鷙鳥和猛獸捕捉食物一樣“狠”,還要像商人賺錢一樣“貪”;需要訪求的人才得到以后,還要辨析他是否賢良,明察他能力和德行的真?zhèn)?。教?dǎo),用好的方面來教誨訪求到的人才,引導(dǎo)他們?nèi)プ鏊麄冊瓉聿粫龅氖虑?;轉(zhuǎn)化,親自示范,使所求的人才如百川歸海般跟在自己身后。督責的方法,和商鞅在城門立木的做法、孫武斬殺美人的做法的用意是一樣的,這就是所說的“千金在前,猛虎在后”。治理的四類事務(wù)是:兵卒的事,糧餉的事,官吏的事,交際的事。治理這些事務(wù)的方法有三種:即剖析、簡要、綜核。剖析,就像收拾骨角的人那樣切削,像整治玉石的人那樣琢磨。對于每一件事情,先要剖成兩片,由兩片剖成四片,由四片剖成八片,越剖越懸殊,越剖越細密,就像紀昌看到虱子如同看到車輪一樣大,像庖丁劈開牛骨節(jié)的銜接之處而其他的部分也就隨之分解了??傊?,不能有一點的糊涂和馬虎,一絲的模糊不清。簡要,事情雖然存在千端萬緒,但其緊要之處不過是一、兩句話就可以表達清楚了。就像人的身體雖然高大,但是脈絡(luò)穴位不過幾處;讀的書籍雖然有萬卷之多,但是重要而又精微的不過幾句話而已。大凡統(tǒng)領(lǐng)大眾的道理,教導(dǎo)大家要用簡單的方法,平易一些就領(lǐng)會得快,簡單一些就容易接受,稍微繁瑣、難懂,那么大家就不相信、不聽從了。綜核,好比求學一樣,既要一日內(nèi)有所忘記,又要做到每月不忘記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每天所學的東西,到一個月、兩個月,也應(yīng)該考核一次。軍事、官府之事,則是每個月有功課、每年有考核;糧餉之事,則是平時有流水賬,幾個月有一個匯總的賬目??偸怯煤笳邞?zhàn)勝前者為進步的道理。求取人才和治理事務(wù)這兩條,每天用心研究,早晚思考并付諸行動,這對于如何擔任督撫之職,所考慮的已經(jīng)有一半多了。
咸豐十年六月二十九日
打破世俗識見
【原文】
念天下之稍有才智者,必思有所表見以自旌異于人。好勝者此也,好名者亦此也。同當兵勇,則思于兵勇中翹然而出其類;同當長夫,則思于長夫中翹然而出其類;同當將官,則思于將官中翹然而出其類;同為主帥,則思于眾帥中翹然而出其類。雖才智有大小、深淺有不同,其不知足、不安分,則一世。能打破此一副庸俗共有之識見,而后可與言道。
咸豐十年閏三月十一日
【譯文】
我認為天下稍稍有些才能的人,一定都想表現(xiàn)出來,以顯示自己與別人不同的地方。爭強好勝的人是這樣,追求名譽的人也是這樣。同是士兵,就想著要在士兵中與眾不同;同是小軍官,就想著要在軍官中出人頭地;同是將官,就想著要比其他的將官勇武;同是主帥,就想著要比其他的主帥高明。盡管才能有大小深淺的差異,但他們共同的一點就是一生不知道滿足、不安于現(xiàn)狀。如果能夠打破這種世俗的見識,那么就能和他談?wù)撚帽懒恕?/p>
咸豐十年閏三月十一日
愧悔不通聲律
【原文】
是夜讀《史記·律書》,古人以用兵之道通于聲律,故聽音樂而知兵之勝敗、國之存亡。余生平于音律、算法二者,一無所解,故不能知兵耳。
咸豐十年十月廿四日
【譯文】
今天晚上我讀《史記·律書》,從中明白古人認為用兵之道和樂理相通,所以聽著音樂就能知道戰(zhàn)爭的勝敗和國家的存亡。我生平對于音律、算法兩個方面都不怎么了解,因此不懂得用兵之道啊。
咸豐十年十月二十四日
悟音律之妙用
【原文】
賀宏勛帶瀏陽精于古樂者邱慶吁等六人來。邱系谷士先生之子,六人者皆承谷士之教,講求古樂。帶來樂器,琴一,瑟一,凰蕭一,洞蕭一,匏一,塤一,篪一,笙一。因令奏樂以鼓節(jié)之,音節(jié)清雅,穆然令人想三代之盛!古昔圣王修己治人之術(shù),其精者全存乎樂,而后世之獨闕者,乃首在樂。余因古人治兵之道,作詩之法,皆與音樂相通,而懵然不知,深以為恥!思訪尋谷士先生之徒黨,相與講求一二。故招集六人者,自瀏陽來皖。兒子紀澤粗曉音律,明年當令來營,究心茲事。
咸豐十一年十一月
【譯文】
賀宏勛帶著從瀏陽來的精通古樂的邱慶吁等六人來到這里。邱慶吁是谷士先生的兒子,六個人都受過谷士先生的教導(dǎo),研求古樂。帶來的樂器有,一把琴,一張瑟,一支凰簫,一支洞簫,一匏,一塤,一篪,一笙。于是讓他們奏樂,并用鼓來伴奏,音節(jié)清新幽雅,聽著這美妙的音樂不由得讓人想起了三代的昌盛景象!從前古代圣王修養(yǎng)自己治理人民的方法,其精華全部蘊含在這古樂中了,而后世所缺少的首先便是音樂。因為古人的治兵之道和作詩之法都與音樂相通,我懵然不知,自己感到很是恥辱!于是我才想到尋訪谷士先生的門徒,請他們講解一二。因此才招集他們六人從安徽來到瀏陽。兒子紀澤略懂音律,明年應(yīng)該讓他來營,研究這件事情。
咸豐十一年十一月
彼此以善相教
【原文】
古圣人之道,莫大乎與人為善。以言誨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養(yǎng)人也!皆與人為善之事也!然徒與人,則我之善有限,故又貴取諸人以為善。人有善,則取以益我;我有善,則與以益人。連環(huán)相生,故善端無窮。彼此挹注,故善源不竭。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師儒之道,莫大乎此。仲尼之學無常師,即取人為善也。無行不與,即與人為善也。為之不厭,即取人為善也。誨人不倦,即與人為善也。念忝竊高位,劇寇方張,大難莫平,唯有就吾之所見,多教數(shù)人。因取人之所長,還攻吾短!或者鼓蕩斯世之善機,因以挽回天地之生機乎?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一日
【譯文】
古代圣人之道,沒有比與人為善更重要的。用語言來教誨人,是用善來教育人;以品德來熏陶人,是用善來修養(yǎng)人。這些都是與人為善的好事。然而,若僅僅將我的善給人,那么我的善是有限的,因此又貴在擇取其他人的善來作為我的善。別人有善,那么就取來以增益我;我有善,那么就付出以增益別人。這樣連續(xù)不斷,相互促進,那么善言善行的產(chǎn)生就無窮無盡了;彼此幫助,循環(huán)往復(fù),那么善言善行的源泉也就用之不竭了。國君與將相的遇合,沒有比這更大的。老師和學生的關(guān)系,沒有比這更大的。孔子學道,沒有固定的老師,就是擇取別人的善作為自己的善;沒有什么高尚的行為不給予他人的,這就是把自己的善給別人去作為別人的善。這樣做下去不厭倦,就是吸取別人的善;教誨別人不倦怠,就是給予自己的善。想我愧居高位,猖狂的賊寇正活動劇烈,國家災(zāi)難未能平定,只有把自己的想法多多教化于人,并汲取他人的長處,回過頭來補正我的不足,或許這樣可以鼓舞激蕩這個社會風氣的好機會,用以挽回天地間的勃勃生機吧。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一年
期望四海銷兵
【原文】
日內(nèi)郁郁不自得,愁腸九回者。一則餉項太絀,恐金陵兵嘩,功敗垂成?;罩莩嵌?,恐三城全失,貽患江西。一則以用事太久,恐中外疑我擅權(quán)專利,江西爭厘之事不勝,則餉缺而兵清,固屬可慮;勝則專利之名尤著,亦為可慮。反復(fù)籌思,唯告病引退,少息二三年,庶幾害取其輕之義。若能從此事機日順,四海銷兵,不用吾,引退而長終山林,不復(fù)出而與聞?wù)?,則公私之幸也。
同治三年三月
【譯文】
我最近幾天都憂郁苦悶,愁腸百結(jié)。一是餉項太少,恐怕金陵兵變,功敗垂成。徽州賊多,擔憂三座城池全部失守,遺禍江西。一是我管理政務(wù)的時間太長了,怕朝廷內(nèi)外疑心我擅權(quán)專利。如果江西爭厘的事不成功,又因缺少餉銀導(dǎo)致大軍潰敗,這些都是很值得擔憂的事情;如果江西爭厘的事情成功了,那么專利的名聲就更厲害了,也是值得憂慮的。反復(fù)考慮,只有告病引退,稍微休息兩三年,大概可以從幾種害處中取其輕的。倘若以后事情能夠日益順利,四海戰(zhàn)火平息,用不著我了,我引退山林,并終老于此,不再出來參與政事,那就于公于私都是幸事了。
同治三年三月
憂慮齊聚心頭
【原文】
余以老年吃齋,風中行路,殊非所堪。又念百姓麥稼已失,稷粱不能下種,將成非常之災(zāi)。又念澤兒在運河一帶,風大河淺,家眷各船,膠滯難行。又念施占琦運書箱在海中,恐有不測。種種懸念,不勝焦灼!
同治八年四月
【譯文】
我因為老年吃素,風中走路實在不能忍受。又想到百姓莊稼沒有收成,稷粱不能及時播種,將會成為不同尋常的災(zāi)害;又想到紀澤在運河一帶,風浪大河水淺,家眷所乘各船,拘泥難行;又想到施占琦在海上運書箱,擔心會有不測。種種掛念,使我不禁焦灼萬分!
同治八年四月
居位左右為難
【原文】
初到直隸,頗有民望。今諸事皆難振作,恐虎頭蛇尾,為人所笑,尤為內(nèi)疚于心,輾轉(zhuǎn)漸沮,刻不自安!
同治八年五月
【譯文】
剛剛來到直隸的時候,還有些民望,如今各種事情都難以振作精神去做了,擔心虎頭蛇尾,被人笑話。為了了卻心中的內(nèi)疚,輾轉(zhuǎn)反側(cè),沮喪慚愧不堪,一刻也不能安寧!
同治八年五月
須以淡泊處世
【原文】
近年焦慮過多,無一日游于坦蕩之天??傆捎诿奶?,俗見太重二端。名心切,故于學問無所成,德行未立,不勝其愧餒!俗見重,故于家人之疾病,子孫及兄弟子孫之有無、賢否、強弱、不勝其縈繞。用是憂慚躇躊,如繭自縛。今欲去此二病,須在一淡字上著意。不特富貴功名及身家之順逆,子孫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學問德行之成立與否,一大半關(guān)乎天事。一概淡而忘之,庶此心稍得自在。
同治十年三月
【譯文】
近些年來,我焦慮過多,沒有過上一天坦蕩豁朗的日子??偠灾?,是由于自己追求功名之心太迫切,心中的淺陋見識過于嚴重兩個原因。追求名利之心太迫切,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收獲,德行方面也沒有樹立起來,不禁感到慚愧!心中淺陋的見識過于嚴重,因此對于家里人是否有疾病,是否有子孫以及兄弟們有沒有子嗣,子孫們賢德不賢德,能干不能干,這些事情不斷地超繞著我、干擾著我。因此每天憂慮躊躇,如同作繭自縛。如今,想要根除這兩方面的毛病,必須在一個“淡”字上下功夫。不只是富貴功名,連自己、家庭順逆,子孫是否興旺,都是由天命安排的,就是學問品行方面的好壞,一大半都與天命有關(guān)。全都淡忘它,大概會使這顆心稍微能夠自在舒適一些。
同治十年三月
上一篇:曾國藩文集《勸誡淺語十六條》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曾國藩文集《交友篇》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