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誡淺語十六條
勸誡州縣四條
【原文】
上而道府,下而佐雜,以此類推。
一曰治署內以端本
宅門以內曰上房、曰官親、曰幕友、曰家丁;頭門以內曰書辦、曰差役。此六項者,皆署內之人也。為官者,欲治此六項人,須先自治其身。凡銀錢一分一毫一出一入,無不可對人言之處,則身邊之人不敢妄取,而上房、官親、幕友、家丁四者皆治矣。凡文書案牘,無一不躬親檢點,則承辦之人不敢舞弊,而書辦、差役二者皆治矣。
二曰明刑法以清訟
管子、荀子、文中子之書,皆以嚴刑為是,以赦宥為非。子產治鄭,諸葛治蜀,王猛治秦,皆用嚴刑以致乂安。為州縣者,茍盡心于民事,是非不得不剖辨,讞結不得不迅速。既求迅速,不得不刑惡人以伸善人之氣;非虐也,除莠所以愛苗也,懲惡所以安良也。若一案到署,不訊不結,不分是非,不用刑法,名為寬和,實糊涂耳懶惰耳,縱奸惡以害善良耳。
三曰重農事以厚生
軍興以來,士與工商,生計或未盡絕,唯農夫則無一人不苦,無一處不苦。農夫受苦太久,則必荒田不耕;軍無糧,則必擾民;民無糧,則必從賊;賊無糧,則必變流賊,而大亂無了日矣!故今日之州縣,以重農為第一要務。病商之錢可取,病農之錢不可取。薄斂以紓其力,減役以安其身。無牛之家,設法購買;有水之田,設法疏消。要使農夫稍有生聚之樂,庶不至逃徙一空。
四曰崇儉樸以養廉
近日州縣廉俸入款,皆無著落,而出款仍未盡裁,是以艱窘異常。計唯有節用之一法,尚可公私兩全。節用之道,莫先于人少。官親少,則無需索酬應之繁;幕友家丁少,則減薪工雜支之費。官廚少一雙之箸,民間寬一分之力。此外衣服飲食,事事儉約,聲色洋煙,一一禁絕;不獻上司,不肥家產。用之于己者有節,則取之于民者有制矣。
【譯文】
上至道府,下至佐雜,以此類推,全部適用。
第一條:整治署內安定民心
宅門以內的上房、官親、幕友、家丁;頭門以內的書辦、差役,這六類,都是官署內部的人。當官的人想要整治這六類人,必須先整治自身。凡是銀錢,即使一分一毫一出一入,都沒有不能對別人說的地方,那么身邊的人就不敢胡亂取用,因而上房、官親、幕友、家丁四類人就都整治了。凡是文書案牘,沒有一樣不親身查點的,那么經辦的人就不敢徇私舞弊,因而書辦、差役二人就全都整治了。
第二條:明晰刑法清理官司
管子、荀子、文中子的書,都以嚴刑酷罰為是,以赦免寬宥為非。子產治理鄭國,諸葛亮治理蜀國,王猛治理秦國,都用的是嚴刑酷罰,以至于社會安定。作為州縣官員的,如果能夠在民事上盡心盡力,那么是非對錯就不得不剖析辨別,官司結案就不得不迅速快捷。既然尋求迅速結案,就不得不懲辦惡人,來舒展善人的心氣;這不是殘虐,除掉雜草是為了愛護禾苗,懲治惡人是為了安定良民。如果一個案子到了官署,不審訊不了結,不分對錯,不用刑法,名為寬松謙和,實際上是糊涂,是懶惰,是縱容奸惡來殘害善良罷了。
第三條:重視農業培厚民生
戰爭爆發以來,士人與工商者的生計或許沒有全部斷絕,只有農夫沒有一人不苦,沒有一處不苦。農夫受苦時間太長,則必定田地荒蕪而不耕種;軍隊沒有糧食,則必定會叨擾百姓;百姓沒有糧食,則必定依附賊人;賊人沒有糧食,則必定變成流寇,于是大亂就沒有終結之日了!因此現在的州縣官員,以重視農業為第一要務。傷害商人的錢可以獲取,但傷害農民的錢不能獲取。減薄賦稅來寬舒農民之力,減薄徭役來安定農民之身。沒有牛的農家,設法為之購買;沒有水的田地,設法為之疏通。要使農民稍微有點活著的快樂,這樣才不至于逼得他們逃亡、遷徙,空蕩無人。
第四條:崇尚儉樸保養廉潔
近日州縣官員的養廉費及俸祿、收入都沒有著落,而支出卻依舊沒有裁減,故而非常艱難困窘。思量唯有節約花費這個辦法,還可以保持公私兩全。節約花費的原則,莫過于人少。官親少,則沒有索求應酬的頻繁;幕友家丁少,則減少薪水雜支等開銷。官府廚房少一雙筷子,百姓則寬松一分力氣。此外衣服飲食,事事都要儉樸節約,聲色洋煙,一一都要禁止斷絕;不賄賂上司,不增加私產。用在自身之上有所節省,那么取之于民的就有所制約了。
勸誡營官四條
【原文】
上而統領,下而哨弁,以此類推。
一曰禁騷擾以安民
所惡乎賊匪者,以其淫擄焚殺擾民害民也;所貴乎官兵者,以其救民安民也。若官兵擾害百姓,則與賊匪無殊矣。故帶兵之道,以禁止騷擾為第一義。百姓最怕者,唯強擄民夫、強占民房二事。擄夫則行者辛苦,居者愁思;占房則器物毀壞,家口流離。為營官者,先禁此二事,更于淫搶壓買等事一一禁止,則造福無窮矣。
二曰戒煙賭以儆惰
戰守乃極勞苦之事,全仗身體強壯,精神完足,方能敬慎不敗。洋煙、賭博二者,既費銀錢,又耗精神,不能起早,不能守夜,斷無不誤軍事之理。軍事最喜朝氣,最忌暮氣,惰則皆暮氣也。洋煙癮發之人,涕淚交流,遍身癱軟;賭博勞夜之人,神魂顛倒,竟日癡迷,全是一種暮氣。久驕而不敗者容或有之;久惰則立見敗亡矣。故欲保軍士常新之氣,必自戒煙賭始。
三曰勤訓練以御寇
訓有二端:一曰訓營規,二曰訓家規。練有二端:一曰練技藝,二曰練陣法。點名、演操、巡更、放哨,此將領教兵勇之營規也;禁嫖賭、戒游惰、慎語言、敬尊長,此父兄教子弟之家規也。為營官者,待兵勇如子弟,使人人學好,個個成名,則眾勇感之矣。練技藝者,刀矛能保身,能刺人;槍炮能命中,能及遠。練陣法者,進則同進,站則同站;登山不亂,越水不雜,總不外一熟字。技藝極熟,則一人可敵數十人;陣法極熟,則千萬人可使如一人。
四曰尚廉儉以服眾
兵勇心目之中,專從銀錢上著意。如營官于銀錢不茍,則兵勇畏而且服;若銀錢茍且,則兵勇心中不服,口中譏議,不特扣減口糧缺額截曠而后議之也。即營官好多用親戚本家,好應酬上司朋友,用營中之公錢,謀一身之私事,也算是虛糜餉銀,也難免兵勇譏議。欲服軍心,必先尚廉介;欲求廉介,必先崇儉樸。不妄花一錢,則一身廉;不私用一人,則一營廉;不獨兵勇畏服,亦且鬼神欽伏矣。
【譯文】
上至統領,下至哨弁,以此類推,全都適用。
第一條:禁止騷擾安定民心
賊匪之所以遭到痛恨,是因為他們燒殺淫擄,侵擾百姓,殘害百姓。官兵之所以受到尊重,是因為他們救濟百姓,安定百姓。倘若官兵也侵擾殘害百姓,那么與賊匪就沒有區別了。因此說帶兵之道,要以官兵禁止騷擾百姓為第一要務。百姓最害怕的就是強抓壯丁和強占民房這兩件事。抓走壯丁會使被抓的人千辛萬苦,在家的人愁思滿腹;侵占民房則會使各種用具遭到毀壞,眾多百姓流離失所。作為統軍的將領,先要禁止這兩件事情,然后再一一禁止奸淫、搶奪、壓迫、強買等惡事,那么就能為百姓創造無盡的福氣了。
第二條:戒煙禁賭儆戒懶惰
作戰和守衛是極其勞苦的事情,完全憑借強壯的身體,充沛的精神,才能恭敬謹慎不致敗落。吸洋煙和賭博這兩件事,既浪費錢財,又耗費精力,不能起早,不能守夜,決無不延誤軍事的道理。行軍打仗最需要朝氣蓬勃,最忌諱暮氣沉沉,懶惰就是暮氣。吸洋煙上癮發作的人,涕淚橫流,渾身癱軟;整天賭博的人,神魂顛倒,一天到晚癡迷不醒,這些都是暮氣。長久驕傲卻而不敗落的人,或許存在,但是長久懶惰馬上就會看到敗亡了。因此如想保持軍隊常新的氣象,就一定要從戒煙禁賭開始。
第三條:勤加訓練抵御敵寇
營訓主要有兩種:一是訓營規,二是訓家規。營練也有兩種:一是練技藝,二是練陣法。點名、演操、巡更、放哨,這些都是將領教訓兵勇的營規;禁止嫖娼賭博、戒除游閑懶惰、謹慎言語、敬重尊長,這些都是父兄教導子弟的家規。作為營官,對待兵勇要如同對待自己的子弟一樣,使人人都學好,個個都成名,如果這樣,那么眾勇就會為之感動了。練技藝的,要做到用刀矛能夠保護身體,能夠刺殺敵人;槍炮能夠命中目標,能夠打到最遠處。練陣法的,要做到前進時一同前進,站立時一起站立;登山時陣形不亂,過河時不雜亂無序,做到這些全在一個“熟”字。技藝極其熟練,那么一個人可以打敗數十人;陣法極其熟練,那么調用千萬人就如同使用一個人一樣。
第四條:崇尚廉儉眾人信服
兵勇心目中,最在乎的是金錢。如果營官在銀錢的處理上十分謹慎,那么兵勇就會畏懼而信服;倘若在金錢上隨隨便便,敷衍了事,那么兵勇的心中就會不服,口中就會議論譏諷,不僅僅是因為克減他們的口糧和缺額截曠而議論。就是營官喜歡多招用親戚本家和應酬上司朋友,利用營中的公錢來謀取自己的私利,這也算是浪費金錢的事,也難免招來兵勇的議論和譏諷。想要使手下兵勇信服,就一定要使自己做到廉潔;要想獲得廉潔,就一定要先從儉樸做起。不亂花一文錢,就會一身廉潔;不私自任用一個人,就會一營廉潔;如果這樣,不只是兵勇畏懼和信服,就是鬼神也會敬佩三分。
勸誡委員四條
【原文】
向無額缺,現有職事之員,皆歸此類。
一曰習勤勞以盡職
觀于田夫農父,終歲勤勞而少疾病,則知勞者所以養身也。觀于舜禹周公,終身憂勞而享壽考,則知勞者所以養心也。大抵勤則難朽,逸則易腐,凡物皆然。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險遠之路,身往驗之;艱苦之境,身親嘗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詳細察看;接一文,必反復審閱。三曰手勤。易棄之物,隨手收拾;易忘之事,隨筆記載。四曰口勤。待同僚,則互相規勸;待下屬,則再三訓導。五曰心勤。精誠所至,金石亦開;苦思所積,鬼神亦通。五者皆到,無不盡之職矣。
二曰崇儉約以養廉
昔年州縣佐雜,在省當差,并無薪水銀兩;今則月支數十金,而猶嫌其少。昔年舉貢生員在外坐館,不過每月數金;今則增至一兩倍而猶嫌其少。此所謂不知足也。欲學廉介,必先知足。觀于各處難民,遍地餓殍,則吾輩之安居衣食已屬至幸。尚何奢望哉?尚敢暴殄哉?不特當廉于取利,并當廉于取名。毋貪保舉,毋好虛譽,事事知足,人人守約,則氣運可挽回矣。
三曰勤學問以廣才
今世萬事紛紜,要之不外四端:曰軍事,曰吏事,曰餉事,曰文事而已。凡來此者,于此四端之中,各宜精習一事。習軍事,則講究戰攻、防守、地勢、賊情等件;習吏事,則講究撫字、催科、聽訟、勸農等件;習餉事,則講究丁漕、厘捐、開源、節流等件;習文事,則講究奏疏、條教、公牘、書函等件。講究之法,不外學、問二字。學于古,則多看書籍;學于今,則多覓榜樣。問于當局,則知其甘苦;問于旁觀,則知其效驗。勤習不已,才自廣而不覺矣。
四曰戒傲惰以正俗
余在軍日久,不識術數、占驗,而頗能預知敗征。大約將士有驕傲氣者必敗,有怠惰氣者必敗。不獨將士然也,凡委員有傲氣者亦必僨事,有惰氣者亦必獲咎。傲惰之所起者微,而積久遂成風俗。一人自是,將舉國予圣自雄矣;一人晏起,將舉國俾晝作夜矣。今與諸君約,多做實事,少說大話,有勞不避,有功不矜。人人如此存心,則勛業自此出,風俗自此正,人材亦自此盛矣。
【譯文】
一直沒有實缺和現有職事在身之人,都歸此類。
第一條:習于勤勞盡職盡責
看種田的農民終年勤勞而少生疾病,則知勞動可以保養身體。看舜、禹和周公終身憂勞而享得高壽,則知勞動可以調養身心。大抵勤勞則難以衰老,安逸則容易腐壞,大都如此。勤勞之道有五點:一是身勤。危險遙遠的道路,要親身前往體驗;艱難困苦的環境,要親身前去嘗試。二是眼勤。遇到一個人,一定要詳細察看;接到一卷公文,一定要反復審閱。三是手勤。容易丟棄的物品,要隨手收拾;容易忘記的事情,要隨筆記載。四是口勤。對待同僚,要互相規勉;對待下屬,要再三訓導。五是心勤。誠意所達到的地方,即使金石那樣堅硬的東西也會打開;苦思所積累的東西,即使鬼神那里險阻的道路也可通過。五種勤都做到,就沒有不能盡的職責了。
第二條:崇尚儉約培養養廉
從前州縣的佐助臨時人員,在省衙門里承當差使,并沒有薪水銀兩;現在每月支取幾十輛銀子,卻還嫌少。從前舉人、貢生、秀才在外面做塾師,不過每月幾兩銀子;現在增加一兩倍,卻還嫌少。這就是所說的不知足了。想要學習清廉耿介,必定先要知足。看看各處難民、遍地餓殍,那么我們能夠安定生活、有衣有食,就已經很幸運了。還有什么可奢望的呢?還怎么敢浪費呢?僅僅應當在獲取利益上廉潔,也應當在獲取功名上廉潔。不要貪求保舉,不要喜好虛榮,事事知足,人人守約,那么國家的氣運就能挽回了。
第三條:勤求學問拓廣才能
當今世上萬事紛紜,重要的不過是四個方面,即軍事、吏事、餉事、文事而已。凡是來到這里的,在這四個方面,各人應精習一個方面。習軍事,則要講究攻占、防守、地勢、賊情等等。習吏事,則要講究安撫民眾、催征賦稅、斷審官司、獎勸農桑等等。習餉事,則要講究征收丁糧漕糧、厘務捐務以及開辟財源、節約開支等等。習文事,則要講究草擬奏疏、條款教義以及公牘、書函等等。講究的方法,不外乎“學”與“問”兩個字。向古代學習,就要多看書籍;向今時學習,就要多找榜樣。向當局者求問,就要知道其中的甘苦;向旁觀者求問,就要知道其中的效應果。勤奮學習不停止,才識自然寬廣而不自覺。
第四條:戒除傲惰矯正習俗
我在軍隊中時間長了,不熟悉術數、占驗,但卻很能預知失敗的征兆。大凡將士有驕傲之氣的必然失敗,有怠惰之氣的必然失敗。不僅僅是將士們這樣,凡是委員有驕傲之氣的也一定敗事,有懶惰之氣的也一定獲罪。驕傲、懶惰剛出現時表現在小事上,久而久之就成了風俗。一個人自以為是,那么全國都把自己當作英雄了;一個人晚起,那么全國都將白天當作黑夜了。現在與各位約定,多做實事,少說大話,有勞作不躲避,有功績不矜夸。人人都這樣用心,那么功業就從這里產生,風俗就會從這里矯正,人才也從這里而茂盛。
勸誡紳士四條
【原文】
本省鄉紳、外省客游之士,皆歸此類。
一曰保愚懦以庇鄉
軍興以來,各縣皆有紳局。或籌辦團練,或支應官軍,大抵皆斂錢以集事。或酌量捐資,或按畝派費,名為均勻分派,實則高下參差。在局之紳耆少出,不在局之愚懦多出;與局紳有聲氣者少出,與局紳無瓜葛者多出;與局紳有夙怨者,不惟勒派多出,而且嚴催凌辱,是亦未嘗不害民也。欲選紳士,以能保本鄉愚懦者為上等。能保愚懦,雖偽職亦尚可恕;凌虐愚懦,雖巨紳亦屬可誅。
二曰崇廉讓以奉公
凡有公局,即有經管銀錢之權,又有勞績保舉之望,同列之人,或爭利權而相怨,或爭保舉而相軋,此不廉也。始則求縣官之一札以為榮,繼則大柄下移,毫無忌憚。衙門食用之需,仰給紳士之手,擅作威福,藐視官長,此不遜也。今特申戒各屬紳士,以敬畏官長為第一義。財利之權,歸之于官;賞罰之柄,操之自上。即同列眾紳,亦互相推讓,不爭權勢。紳士能潔己而奉公,則庶民皆尊君而親上矣。
三曰禁大言以務實
以諸葛之智勇,不能克魏之一城;以范韓之經綸,不能制夏之一隅。是知兵事之成敗利鈍,皆天也,非人之所能為也。近年書生侈口談兵,動輒曰克城若干,拓地若干,此大言也。孔子曰:“攻其惡,無攻人之惡”。近年書生,多好攻人之短,輕詆古賢,苛責時彥,此亦大言也。好談兵事者,其閱歷必淺;好攻人短者,其自修必疏。今與諸君子約,為務實之學,請自禁大言始;欲禁大言,請自不輕論兵始,自不道人短始。
四曰擴才識以待用
天下無現成之人才,亦無生知之卓識。大抵皆由勉強磨煉而出耳。《淮南子》曰:“功可強成,名可強立。”董子曰:“強勉學問,則聞見博;強勉行道,則德日起。”《中庸》所謂:“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即勉強工夫也。今士人皆思見用于世,而乏用世之具。誠能考信于載籍,問途于已經,苦思以求其通,躬行以試其效,勉之又勉,則識可漸進,才亦漸充。才識足以濟世,何患世莫己知哉!
【譯文】
本省的鄉紳、外省來的客游之士,都歸此類。
第一條:保護弱勢庇佑鄉里
戰爭爆發以來,各縣都有紳士團體。他們有的籌辦團練,有的支應官軍,大抵都靠聚斂錢財來辦事。或者視情況捐助錢財,或者按田畝分派費用,名義上是均勻分派,實際上則高下不同。在團體內的紳士少出,不在團體內的紳士多出;與團體內的紳士有聯系的少出,與團體內的紳士無聯系的多出;與團體內的紳士有夙怨的不僅強行勒索多出,而且嚴加逼催凌辱,這也未嘗不是殘害民眾。若要挑選紳士,應以那些能夠保護本鄉弱勢的為上等。能夠保護弱勢,即使任過偽職也尚可寬恕;凌虐弱勢,即使大的紳士也屬當誅之列。
第二條:推崇廉讓奉行公事
凡有公局,就有經管銀錢的權力,又有勞績保舉的聲望。同一位置的人,或者因為爭權奪利而相互構怨,或者因為爭奪保舉而相互傾軋,這是不廉潔。開始時以求得縣官的一函書札為榮耀,既而大權下移,就毫無忌憚。衙門食和用的需求,仰仗紳士之手,于是就擅自作威作福,藐視官長,這是不謙遜。現在特申戒各行紳士,以敬畏官長為第一義。財利的權力,歸于長官;賞罰的權柄,由上面操縱。即使是同列紳士們,也要互相推讓,不爭權勢。紳士能夠做到自身廉潔奉公,那么普通百姓就都能尊奉君主而親近上司了。
第三條:禁說大話追求實際
以諸葛的智謀和勇武,不能攻克魏國的一個城池;以范韓的抱負和才干,不能制服西夏的一方邊隅。由此得知,兵事的成敗利鈍,都是由上天所決定的,不是人力所能為的。近年來書生信口談論兵事,動輒就說攻克城池若干,拓展土地若干,這是大話。孔子說:“攻擊那些丑惡的,但不要攻擊有丑惡的那個人”。近年來書生大多喜好攻擊人的短處,輕易詆毀古代的賢哲,苛責時下的才俊,這也是大話。喜好談兵事的人,他的閱歷一定淺顯;喜好攻擊別人短處的人,他的自我修養必定粗疏。現在與各位君子相約為務實之學,請從禁止說大話開始。想要禁止說大話,請從不輕易談論軍事開始,從不談論別人短處開始。
第四條:擴展才識以待任用
天下沒有現成的人才,也沒有生來就有的遠見卓識。大抵都是從勉強磨煉而產生的。《淮南子》上說:“功業可從強力中成就,名望可從強力中出來。”董子說:“強勉去求取學問,則聞見廣博;強勉去持守大道,則德行日益培養。”《中庸》所說的“別人為一自己則為百,別人為十自己則為千”。這就是勉強工夫。當今讀書人都想為世所用,但卻缺乏為世所用的才識。真正能從書籍中考求征信,從以往的歷史中尋找途徑,苦苦思索以求取暢通,親身施行以檢驗效果,勉之又勉,則見識便可日益增進,才能也可日益充實。才識足以濟世,何必擔心世人不知道自己呢!
結語
【原文】
以上十六條,分之,則每一等人,各守四條;合之,則凡諸色人,皆可參觀。圣賢之格言甚多,難以備述;朝廷之律例甚密,亦難周知。只此淺近之語,科條在此,黜陟亦在此,愿我同人共勉焉。
【譯文】
以上十六條,分開來說則每一類型的人各自守住四條,綜合起來則凡這幾類人都可相互監督。圣賢的格言很多,難以完全述說;朝廷的律例很多,也難以全都知曉。僅僅這些淺顯易懂的話語,一條條規范就在這里,罷黜與升遷的依據也在這里,希望我的同僚們共同勉勵。
上一篇:曾國藩文集《為政篇》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曾國藩文集《濟世篇》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