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鳳簫女誘東墻》簡介|鑒賞
明代白話短篇言情小說。載《西湖二集》卷十二。小說入話為徐鏊吹簫引來仙女,成夫婦的故事,采自明長洲陸燦著的《洞簫記》。小說本事出處不詳。
宋理宗嘉熙年間,有一福建青年潘用中隨父客居臨安六部橋。他善音律,酷愛吹簫。元宵之夜,潘即乘興吹簫,那悠悠揚揚的簫聲,感動了宗室千金黃杏春。杏春閨樓恰與潘用中的店房相對。由簫聲索知音,兩人萌發愛情,賦詩定情。不料,潘父欲與鄉里同住,移居觀橋。潘用中與黃杏春倉促分離,兩人癡情而得相思癥。虧得黃府鄰居吳二娘從中牽線,遂得姻緣。潘、黃因一曲鳳簫面結良緣之事在臨安傳為佳話,盛傳民間。
小說取材于民間傳說,以潘、黃吹鳳簫結良緣的故事,來贊美青年男女之間純潔、真摯的愛情。這篇小說較之《寄梅花鬼鬧西閣》的格調要高得多,通篇沒有庸俗、色情的描寫,這在明末擬話本中是較為難得的。但,作者對題材尚未作深入開掘,未能去挖掘愛情糾葛中的人生或道德上的涵義,僅作一般化的情愛描寫。因此,小說仍未擺脫才子佳人私定終身,幾經周折大團圓的窠臼。
在藝術表述技巧上,小說卻有獨到之處。小說對主人公潘用中、黃杏春的心理描寫卻極為出色。如,潘用中對杏春一見鐘情,情思灼灼,遞羅帕傳情被吳二娘識破而舉止慌張,繼而抵賴、乞求他人遮蓋的心理、情狀描寫;杏春聞簫聲牽動愛慕之情,對潘暗中觀察、羨慕、思情,又恐惹出事端而忐忑不安的復雜心理,都描寫得繪聲繪色。小說通過對人物復雜內心世界的剖析,來展示其性格和豐富的思想感情,由此塑造出一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這一藝術特色是甚為突出的。
上一篇:《吳保安棄家贖友》簡介|鑒賞
下一篇:《夔關姚卞吊諸葛》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