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厲鶚
眼兒媚·一寸橫波惹春留
一寸橫波惹春留,何止最宜秋。妝殘粉薄,矜嚴消盡,只有溫柔。當時底事匆匆去?悔不載扁舟。分明記得,吹花小徑,聽雨高樓。
詩莊詞媚,綺羅香澤的柔情是詞的傳統內容。雖然在蘇軾之后,詞的題材、意境、思想大為擴展和提高,詞成為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的一種文學樣式。但是,積習難改,男女之情仍舊不時在詞人筆下呈現,厲鶚此詞,便為一例。
開端“一寸橫波惹春留,何止最宜秋”,描繪媚眼盈盈,顧盼生姿,猶如春水閃波。這是意中人的天生麗質。橫波比喻眼神飛動,如水閃波。漢傅毅《舞賦》:“目流睇而橫波”。通常以秋水喻眼波,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人剪秋水。”白居易《箏》:“雙眸剪秋水。”而“何止最宜秋”,有推陳出新之意。春水橫波,留春不去,說明兩人相會于春天,又是渲染一年四季,無不美目清揚。“妝殘粉薄”,寫實,又有“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含義。“矜嚴消盡”,拋卻矜持嚴肅的神態,情真意切。“只有溫柔”,兩情好合,纏綿悱惻。容貌、姿態、深情契合,時在念中。這樣的思念來自現實的分離。因此,換頭曰“當時底事匆匆去?悔不載扁舟”。什么事情匆匆離去?人事變遷,記憶模糊,說明分離已久,但與上片對其人其情記憶猶新的描摹適成對照,更見情意的刻骨銘心。“底事”模糊,也是不得已的分手,有難言之隱。這加強了“悔”字的分量。后悔沒有載之小舟,雙宿雙飛。“分明記得,吹花小徑,聽雨高樓。”小徑徘徊,“動枝生亂影,吹花遺遠香”(唐虞世南《奉和詠風》)。高樓聽雨,“憶昔江湖聽雨眠,翩翩歸雁度春前”(元虞集《春江聽雨圖詩》)。這是往昔風雅情事的浮現,比“只有溫柔”的兒女情事則高出一籌。究其實,正是兩人分手的時刻,暮春,晝日花謝花飛,夜晚淅瀝春雨,落花流水春去也,斷腸人去天涯。昔日的溫柔,離別的情景,是悔恨離別之中最為分明的記憶,令人黯然銷魂的記憶。當然,詞中所述,大概是與青樓女子艷遇的一段往事。但真切的情意、優雅的文字,依然令人心動。
上一篇:(宋)阮閱《眼兒媚·樓上黃昏杏花寒》原文賞析
下一篇:(明)邵梅芳《眼兒媚·詠燕》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