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仙傳》簡介|鑒賞
志怪小說集。西漢劉向撰。《漢書·藝文志》無目。《隋書·經籍志》雜傳類著錄有兩種,皆題《列仙傳贊》,劉向撰。一作三卷鬷續,孫綽贊;一作二卷,晉郭元祖贊。唐以后史志均有著錄,或二卷,或三卷,皆未題贊人。關于撰人,宋陳振孫,明胡應麟,清紀曉嵐、楊守敬以及近人余嘉錫等,都對劉向提出疑議,或以為六朝人偽撰,或以為東漢方士假托,異說紛紜。魯迅《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以為“惟此外有劉向的《列仙傳》是真的”,不是后人偽托。今人多從魯迅說。今本《列仙傳》共收七十位仙人。 《道藏》本、《古今逸史》本、 《四庫全書》本、《指海》本等,皆二卷,多不附贊語。另有清王照園和胡珽校本,分別載于《龍溪精舍叢書》、《道藏精華錄》和《琳瑯秘室叢書》,亦二卷,附贊語或校譌一卷。其他如《五朝小說》本、 《說郛》本、 《古今說部叢書》本等,均為一卷,系節錄或梗概本。 《舊小說》甲集收十八則,不分卷,屬選錄本。
今本《列仙傳》前有序文一篇,不知撰者為何人,記述劉向撰寫此書過程甚詳。 文中說:“至成帝時,向既司典籍,見上頗修神仙之事,乃知鑄金之術,實有不虛,仙顏久視,真乎不謬,但世人求之不勤者也。遂輯上古以來及三代秦漢,博采諸家言神仙事者,約載其人,集斯傳焉。”漢成帝即位時,劉向四十六歲。當時皇帝信仰神仙之事,煉金之術,而劉向有感于“世人求之不勤”,于是采輯古籍,搜羅諸家之說,著成是書。
《列仙傳》所記神仙,有一部分是上古神話中的人物。他們形貌古怪,卻有著人的思想和性格,反映人的社會理想,表現人的欲望和追求,完全是神化了的人。如黃帝、赤松子、彭祖等,其中《務光傳》寫務光“耳長七寸”,“服蒲韮根”。湯伐桀,以天下讓于光,光辭曰: “廢上非義也,殺人非仁也。人犯其難,我享其利,非廉也。吾聞非義不受其祿,無道之世,不踐其位,況于尊我,我不忍見之也。”這一套仁義愛人的大道理,反映了道家不踐祿位,無所作為的處世態度。
《列仙傳》中的神仙,絕大部分是現實生活中的人,有的甚至還是見于史籍記載的歷史人物。如老子、呂尚、介子推、范蠡、東方朔等。他們有奇特的生活方式和變幻莫測的法術,這一方面服務于其自神其教的寫作目的。另一方面,他們的言行,在客觀上也反映了某些進步的思想意識。如《負局先生傳》寫其在災役之年,為人治病,活者萬計,意在宣揚真人神術,普救天下眾生,消除人間疾役病痛的良好愿望。 《園客傳》的故事,以人間的生活習俗表現神仙奇跡,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可能是來源于民間的傳說。后被干寶輯入《搜神記》。茲引全文如下:
園客者,濟陰人也。姿貌好而性良,邑人多以女妻之,客終不娶。常種五色香草,積數十年,食其實。一旦有五色蛾止其香樹末。客收而薦之以布,生蠶桑焉。至蠶時,有好女夜至,自稱客妻。道蠶狀,客與俱收蠶,得百二十頭。繭皆如甕大,繅一繭,六十日始盡。訖則俱去,莫知所在。故濟陰人世祠桑蠶,設祠室焉,或云陳留濟陰氏。
園客及其妻皆為仙人,他們以人的形貌出現在社會上,具有人的秉性和氣質,從事養蠶的生產勞動。但他們所養之蠶大而神奇,非人間所有,反映人民渴望自己的勞動成果取得豐收的強列意志,生動形象而又有真實感。
《列仙傳》中一些人神戀愛的故事,人的情味特為濃烈,是該書最精彩的部分。如《江妃二女傳》:
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漢之湄,逢鄭交甫。見而悅之,不知其神人也。謂其仆曰: “我欲下,請其佩。”仆曰: “此間之人,皆習于辭,不得,恐罹悔焉。”交甫不聽,遂下,與之言曰: “二女勞矣。”二女曰: “客子有勞,妾何勞之有!”交甫曰: “桔是柚也,我盛之以笥,令附漢水,將流而下,我尊其旁,采其芝而茹”之。以知吾為不遜也,愿請子之佩。”二女曰: “桔是柚也,我盛之以筥,令附漢水,將流而下,我尊其旁,采其芝而茹之。”遂手解佩,與交甫。交甫悅,受而懷之,中當心。趨去數十步,視佩,空懷無佩;顧二女,忽然不見。 《詩》曰:“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此之謂也。
神女下凡人間,與人戀愛,故事優美動人。文中江妃二女與鄭交甫以詩對答,托物言情,獨具風味。篇末寫神女及所贈之佩,忽然不見,雖未免令人悲從中來,然和《赤松子傳》記炎帝女、 《犢子傳》記酒家女、 《蕭史傳》記秦穆公女“與仙人俱去”的喜劇結局的故事比較,更富有現實意義。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 《列仙傳》中的女主人公,在對愛情生活的處理上,大都掌握了安排自己命運的主動權。如《犢子傳》中記酒家女“悅之”而隨犢子去;《蕭史傳》記秦穆公女弄玉“好之”而嫁蕭史; 《園客傳》則說“有好女夜至,自言客妻”。他們不是作為男子的玩物和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出現在人生舞臺上,而是一些敢于追求,大膽潑辣的女性。他們完全按照自己的人生理想來選擇配偶,顯示了對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的叛逆精神。
《列仙傳》中還有一些游仙故事,如《邗子傳》記邗子隨犬入山,遇故婦仙子,后亦成仙,頗能反映西漢初年道家黃老之學盛行,世人崇尚入道求仙的社會思潮。這一題材對后世文學影響很大, 《搜神后記》的《桃花源》, 《幽明錄》中的《劉晨阮肇》以及唐代的《游仙窟》等,都顯然受了它的啟示。
《列仙傳》在藝術上也有可取之處。書中寫仙人神術想像豐富,構思奇特(如《脩羊公》);寫神秘的仙境,頗能引人入勝(如《邗子傳》) ;寫人神戀愛,亦能以情感人(如《江妃二女者》)等。但總的來說,它篇幅不長,文字簡單,故事無外乎煉金術、導引術、得道升天、呼風喚雨、死而復生、返老還童之類。除上述少數幾篇較好外,大都敘述單調,語言也不甚生動。篇末贊語,生澀板滯,缺乏形象感。葛洪批評它“殊甚簡略,美事不舉,”是很中肯的。
上一篇:《八洞天》簡介|鑒賞
下一篇:《剪桐載筆》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