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日記》簡介|鑒賞
明代文言筆記小說集,共二卷,明丁元薦撰。 “西山”是撰者削職后的隱居讀書的地方,而此書正是他雜錄諸書的作品。從全書所收錄的內容看,都是明代自洪武至萬歷年間的朝野事跡,在上下兩卷中,分別分門別類地歸入“英斷”、 “相業”、 “才略”、“名將”、“循良”、 “忠義”、 “古道”、“義俠”、“師模”、 “庭訓”等共三十六個編目,上自帝王將相,下及庶民百姓,無所不錄,即所謂“所記皆嘉言善行,雖其人下中而一事合宜者,亦必書之……” (《西山日記題辭》)
此書中的小說,絕大多數是軼事、世情故事,少數帶志異意味。其中保留了不少現已無考的明代傳聞資料。小說中,不少作品對于當時現實具有揭露、批判
作用,如“格言編”中一則,講蘇州有一郡守,初上任時地方上“諸里老廷見”,其中有一人向后伸出二指作隱語,郡守不解,問其故。眾里老知隱不過,只得直告:二指是“謂使君為第二等太守也”,因為“使君初到,不問百姓疾苦,先問錢糧,是以為第二等也。”又如“正論編”中一則,講一典史“為按使者所逐”,在他“解衣受杖”時大呼“打死典史,某不服!”按使者問其為何不服?曰:“典史受賄以銖兩計,動輒坐之曰‘贓’,大人取至數千萬,曰‘無礙官銀’。典史死不服也!”一句話答得按使者“無以應”。類似故事,都反映了社會政治的腐敗黑暗,具有批判現實主義的傾向。
與上對比,書中某些小人物,往往反而深明大義,有高出昏官一頭者。如“友義編”中“沈君典”一則,講辭職歸家的高官沈君典,整日挾妓, “酒次非紅裙不歡也”。一日到了新安,遇一富戶與一貧生打官司,富人送二百金給君典,要他在郡守那里講好話,君典一口答應。“酒后,妓浮巨觥觴君典,跽請曰: ‘妾愿一言。’君典曰: ‘唯命。’妓曰: ‘相公負海內重名,乃為富室下石貧生耶?且相公擲一官如鴻毛,何二百金為?’君典自責,致書郡公反前語,貧生訟大勝。”十年后,此妓也被人陷害,下蕪湖獄,而那個貧生則竭盡全力去救援,終于卸脫了其罪。這則故事顯揚的雖是妓與貧生的“友義”,但從字里行間正透露出了當時官官相通、游戲人命的消息!小說中的妓女雖是“賤”者,但她懂得不能因二百金而“為富室下石貧生”的起碼道理,而作為“負海內重名”的位尊者沈君典,在這點上與妓相比,則賤鄙得多了。
當然,話得說回來,由于此書主要是擇“嘉言善行”而記,因此,就總體上來看,畢竟是歌功頌德、粉飾太平的內容居多。此外,又由于所謂的“嘉言善行”,撰者是按他那套封建的道德規范來衡量的,諸如“節烈”、“忠義”、“清修”、“庭訓”、“母范”、“孝友”、“篤行”、“賢媛”之類,無不打上儒家正統封建思想的烙印,因此,其中糟粕性成份也就難免。這一點,是我們在閱讀時應該注意的。
《西山日記》行世有《涵芬樓秘笈》本。其書目入《欽定續通考》、 《四庫全書總目》小說家類。
上一篇:《袁相根碩*》簡介|鑒賞
下一篇:《西征隨筆》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