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宣和遺事》簡介|鑒賞
元代長篇話本小說。元無名氏所編。明高儒《百川書志》有“《宣和遺事》二卷”,清錢曾《述古堂書目》有“《宣和遺事》四卷”的記載。 這說明當時有兩種不同的版本在流傳。周紹良在他的《修綆山房梓<宣和遺事>跋》一文中說,以后“可考見的共有四種刻本”,隸屬二卷或四卷系統(tǒng)。它們是:旌德郭卓然刻本, 《士禮居叢書》本,金陵王氏洛川校正重刊本,吳郡修綆山房刊本(見《水滸爭鳴》第一輯)。
《大宋宣和遺事》開始簡述歷代君王荒淫之失,然后著重描述了宋徽宗的無道失政以及靖康之亂、金人入侵,至康王南渡即位,計有二百八十多個節(jié)目,六七萬字。中間涉及水滸故事的《梁山泊聚義本末》有六個節(jié)目,三千字左右,在全書中所占比例極小。但這些節(jié)目的內(nèi)容,包括楊志賣刀、晁蓋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三十六人于梁山聚義,最后被招安,打方臘,九天玄女授天書,宋江封節(jié)度使等情節(jié),可以說是《水滸》成書以前最完整的水滸故事,以后大部分成為《水滸》的藍本。如《大宋宣和遺事》云:
閻婆惜收了。爭奈機事不密,被閻婆惜得知來歷。忽一日,宋江父親作病,遣人來報。宋江告官給假,歸家省親。……醫(yī)治父親病可了,再往鄆城縣公參勾當,卻見故人閻婆惜又與吳偉打暖,更不睬著。……怒發(fā)沖冠,將起一柄刀,把閻婆惜、吳偉兩個殺了。
這些情節(jié)大體上同《水滸》第二十回至二十二回一致,只是把吳偉改成張文遠,又未被宋江殺死。又如《大宋宣和遺事》又云:
朝廷不奈何,只得出榜招諭宋江等。有那元帥姓張名叔夜的,是世代將門之子,前來招誘宋江和那三十六人歸順宋朝,各授武功大夫誥敕,分往諸路巡檢司去也。因此三路之寇,悉得平定。后遣宋江收方臘有功,封節(jié)度使、
這部分也被《水滸》后半部吸收進去了。因此,它也可以說是《水滸》的雛形。
《大宋宣和遺事》大致是摘錄了各種舊籍拼湊而成,故全書文風極不一致。此書大部分是淺近的文言,只是有關(guān)梁山好漢和李師師的部分白話程度較高,象是說話人的創(chuàng)作。總的說來,此書未經(jīng)認真加工整理,只是羅列一些說話資料,以供說話人臨場運用而已。
上一篇:《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簡介|鑒賞
下一篇:《天妃娘媽傳》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