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情集》簡介|鑒賞
宋代文言傳奇小說集。北宋張君房纂輯。是書專錄“古今情感事”,故名。原本二十卷,《郡齋讀書志》著錄,今已佚。《類說》、 《紺珠集》均收有此書,但均為摘引片斷, 不是原文。宛委山堂本《說郛》所收,與《紺珠集》大致相同,似即據(jù)后書轉(zhuǎn)錄。今人程毅中撰《〈麗情集〉考》, (刊《文史》十一輯),以《類說》本為基礎(chǔ),廣征宋、元、明人著作,輯考此書的篇目、本事、作者及出處等,共得三十八篇。
本書所錄,以男女情愛故事為主,有些故事雖非寫愛情之作,但也與女性有關(guān)。今知三十八篇,多數(shù)可考知出處,可知為作者搜羅各種故事編纂而成。在收入本書時(shí),作者也曾在文字和內(nèi)容上作了一些增刪潤色。
本書故事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gè)方面。
一、唐人單篇傳奇小說。此類所占比例較大。所錄有南卓《煙中仙解題敘》、薛調(diào)《無雙傳》、李公佐《燕女墳記》、沈亞之《馮燕傳》、《湘中怨解》、蔣防《李娃傳》、元稹《鶯鶯傳》、蔣防《霍小玉傳》、陳鴻《長恨歌傳》等。本書收錄之故事,多兼錄唐人所作之有關(guān)歌行,今可考知者有《馮燕歌》、《長恨歌》、《無雙歌》、《李娃行》、《霍小玉歌》等。今僅前二首存世,其馀各首,宋人曾引有片斷。又本書所錄各傳,文字與通行本不盡相同,一部分可能在唐時(shí)即有不同的傳本,作者曾作潤飾修改當(dāng)也是一個(gè)重要原因。
二、錄自唐人筆記小說集。如《玉馬》出《宣室志》、 《崔護(hù)》出《本事詩》、 《沈真真歸鄭還古》出《盧氏雜說》、 《香兒》、《文宗詩》出《杜陽雜編》、《非煙》出《三水小牘》、 《三鄉(xiāng)題》出《云溪友議》、 《湖州髫髻女》出《唐闕史》、 《蜀妓薛濤》出《云溪友議》或《牧豎閑談》。 《贈(zèng)妓詩》出《閩川名士傳》。錄入時(shí),也作了一些加工。
三、據(jù)唐人敘事詩歌。今可考知者有白居易《燕子樓》詩、劉禹錫《泰娘歌》、杜牧《張好好詩》、李商隱《柳枝五首》、顧況《宜城放琴客歌》、 《䔄草春歌》等。這些詩歌均敘男女戀情故事,詩意哀婉,且多有長序敘其事始末。
四、宋代故事,有些出處也可考。如《愛愛》錄蘇舜欽文章,即是一例。 《任生娶天上書仙》一篇,敘慶歷間事。劉斧《青瑣高議》卷二亦敘此事,末云:“長安小隱永元之善丹青,因圖其狀,使余作記;時(shí)慶歷甲申(1044)上元日記。”作者不詳,但可斷定非劉斧作。張君房可能亦是據(jù)此佚名作者之記收入。
此外,還有少數(shù)幾則故事未詳出處,但是否即為張君房創(chuàng)作,仍難以論定。
本書以男女情愛為主題選錄故事,表現(xiàn)出作者的眼光和識見。從上舉出處看,作者搜羅前代及當(dāng)代故事,用力極勤,所得亦甚豐。同時(shí),作者對這些故事不是僅僅抄錄原文,而且經(jīng)過加工,帶有再創(chuàng)作的意味。張君房的改寫,有時(shí)對原記載作了增益,如《沈真真歸鄭還古》一則,在《盧氏雜說》中只稱為妓,不提姓名,姓名可能出于張君房的附益。用唐人歌行時(shí),間或有牽強(qiáng)附會(huì)以成故事的。 如《燕子樓》一則,白居易原只稱關(guān)盼盼是“徐州故張尚書”愛妓,張尚書指張愔, 《麗情集》則誤作張愔父張建封事;白居易原錄同時(shí)詩人張仲素有感于此事所作的三首詩,而《麗情集》則以三首詩為關(guān)作;白居易作詩時(shí),稱關(guān)“于今尚在”, 而《麗情集》則再牽合白居易另一首詩《感張仆射諸妓》的詩意,說白居易勸關(guān)自殺殉情, 關(guān)和白詩后,絕食而死。兩相比對,可知《麗情集》所錄,并非史實(shí),而是敷衍白詩附會(huì)而成,但故事性卻加強(qiáng)了。
由于本書所收多是唐至宋初愛情故事的優(yōu)秀之作,因而在宋代流傳較廣。在《太平廣記》流傳還不太廣的宋代,民間主要通過本書了解這些唐代故事。作為宋代說話底本的《綠窗新話》,征引本書較多,可知許多故事已改編為話本。為戲曲劇本吸取的本書中故事,數(shù)量也不少。但自宋代以后,本書即逐漸散佚不存,這是十分可惜的。
上一篇:《東陽夜怪錄》簡介|鑒賞
下一篇:《樂隊(duì)》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