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學生》簡介|鑒賞
教育小說,十回。杞憂子著。載《繡像小說》第六十三至六十七期,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 十一月至三十二年(1906)一月出版。1915年有商務印書館單行本。
本篇作品寫一個中國留美學生如何受盡磨難,苦學成功的故事。主人公名叫黃孫,生于湖南,立意留洋學習。家中賣掉田產,供其赴洋。先在日本半工半讀,以優異成績畢業于宏文學院。于是登輪赴美。誰知到了美國,正值“華工禁約”頒布之后,美方以種種借口,不讓登岸。他寫信向中國公使求助,公使竟以非“官費生”為由不予理睬。幸而他隨身帶有宏文學院院長致日本公使的介紹信件,以日本公使之干預,才登了岸,并介紹他到一家報館里兼工。適值報館主人回國,他只得先在一家高等學校讀書。房東亨美利對他很看重,介紹他到一家工廠做工,如此半工半讀,總算解決了生計問題。不料,因他窮苦,更因他考試第一,校長器重,引起眾生嫉妒,即利用“華工禁約”,讒言黃孫之類半工半讀學生,是華工被禁后,以學生身份來美的工人。結果,迫于壓力,廠主將他辭退。眾生仍不罷休,多次向校方要挾,學校只好讓步,將黃孫除名。學生還到寓所威脅鬧事,要求房東驅逐黃孫,房東沒有答應。他去找中國公使,公使不但不管,反而對他大加訓斥,說他半工半讀丟了中國的臉。黃孫據理力爭,說:“中國衰弱的原因,就為把工人看得不值一文。至于出洋游學,且半工半讀的,不止中國一國人。”
這樣,黃孫陷入困境,懊喪萬分,一日信步而行,走到一處幽靜的鄉村,遇到一個老華僑。這華僑名叫華盛,十分系念祖國,答應幫他的忙。請他教授村上一班華僑子弟,以此資助他繼續在美留學。此時,原學校教習介紹他進了另一所學校,報館主人也回來約他為報紙撰寫文章。幾年后,黃孫終于學成。歸國時,華盛贈他兩萬美金,托他回國興學。
故事的主旨,在第一回中,借說書人杞憂子觀看黃白兩種螞蟻爭食撕斗時的思索表露出來。他認為,“無秩序,無團體,黃蟻之所以負;有秩序,有團體,白蟻之所以勝。秩序與團體,何自而生?生于知識。知識何自而生?生于學問。劣者必亡,優者必存,是萬萬無可解免,萬萬無可希冀的。”又說:“二十世紀殺人滅種的手段,兵戰倒在其次,狠不過是商戰,是工戰。……這工學、商學是要先研究的。”又在第九回中,寫黃孫在老華僑為他歸國召開的歡送會上慷慨陳詞:中國要想與人在世上爭長短,必現在就作預備,“預備些什么呢?是要一般青年,智識勝似別人,學問高似別人,有了智識學問,才能建造功業,開辟世界。”刻苦用功,學好科學知識,才是強國根本,即作者要告訴人們的首要觀念。其次,作者在書中表現了美國國內的排華逆流,并對此表示憤慨,作出抨擊;同時,也寫了一些友好正直的美國人士,如房東、廠主和學校教習等等。復次,作品對中國官僚機構的腐敗無能也作了揭露。作品中寫了中國公使的昏憒和一個名叫文琳的官費留學生的狂嫖濫賭、不學無術。值得深思的是,黃孫得以進入美國,并非中國公使之力,而是借助日本公使出面干預; 日本公使的認真干練和中國公使的慵懶怯懦,恰成對照;而美國有關當局對待中、 日兩國官員的不同態度,也頗耐人尋味。
本篇故事情節統一不蔓,主題鮮明突出。但以說書人杞憂子的入夢和夢醒為首尾,則似以所講內容為虛幻不實,且于結構上顯得別扭。
上一篇:《蘇州新年》簡介|鑒賞
下一篇:《藍橋別墅》簡介|鑒賞